番茄斑枯病的防治

浏览次数:14

番茄斑枯病又称白星病、鱼目斑病,可引起植株落叶影响番茄产量。

为害症状番茄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地上部分各部位都会出现症状,但以开花结果期的叶部发病最重。叶背面产生水渍状小病斑,很快正反两面都相继出现病斑,直径1.5~4.5毫米,呈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深褐色,其上生有黑色小粒点。病斑多时相互连接成大型枯斑,有时病斑组织脱落,形成穿孔。一般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并自下而上蔓延,严重时中、下部叶片枯黄脱落,仅上部留存少数叶片。茎和果实上的病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散生小黑粒。多雨季节特别是雨后转晴的高湿环境,利于病害的发生,番茄缺肥,长势衰弱时,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选种抗病品种:如蜀早1号、浦红1号、广茄4号等品种都较抗病。

种子处理:在无病植株上选留种子,并在播前消毒。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然后捞起晾干催芽播种。

加强栽培管理:应实行与非茄科蔬菜轮作3~4年。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合理密植,通风透光,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病力。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来源:云南科技报作者:盛堆)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