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防莴笋灰腐病

浏览次数:15

莴笋灰腐病为真菌性病害,是莴笋三大病害之一,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病部呈水渍状腐烂,长有灰色霉层。成株发病多始于近地面的叶片,开始为水渍状,以后迅速扩大,呈黄褐色,病斑上有轮纹,并生出灰褐或灰绿色霉层。叶柄基部发病开始呈水渍状,红褐色,后基部腐烂,引起上部茎叶萎蔫。根颈发病呈水渍状,并向四周扩展,引起茎部腐烂,天气干燥,病株逐渐干枯死亡,霉层由白变灰再变绿。

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严格选种,用种衣剂+新高脂膜拌种,确保种子无菌,使种子无病(菌)播种,下种后应在地表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温保墒,防治土壤结板,提高种子发芽率。在苗期应加强管理,对于呈现病态的植株应及时带出田外深埋。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增施磷、钾肥,严格控制氮肥用量,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加强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并在莴笋生长阶段喷施壮茎灵可使莴笋杆茎粗壮、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浓,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提高莴笋抗病能力,为农药化肥增效降低残毒。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应根据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如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对于病株应及时清除,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