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省油菜种植面积持续下降,目前基本稳定700万亩左右。今年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对中国出口将大幅下降,对我国油料产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从而对今年油菜秋种产生积极影响,总体上有利于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虽然今年入夏以来,天气气候形势复杂,高温、暴雨、台风等天气过程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总体来看,大部地区农业气象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成熟。据气象部门预测,全省9月上中旬降水偏多,9月下旬至10月份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可能导致我省气象干旱发生,部分地区出现伏秋连旱的可能性较大,但对油菜播种是有利的。针对当前气候变化趋势,省油菜棉花体系组织有关专家,对今年秋季油菜生产形势进行分析,提出了2018年度我省油菜秋种技术指导意见。
一、品种与技术模式选择
近年来,各地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绿色高产创建中集成多种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如稻田油菜机械直播、稻田开沟撒播或谷林套播、旱田(棉田)油菜套直播或套栽,特别是农业农村部在各地重点示范推广的油菜绿色节本高效技术,总结出“最适”种植规模、“最少”药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综合效益的“全环节”绿色生产模式,并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各地市要根据技术模式选用与之相配套的优质高产油菜品种。对稻田机械直播、稻田开沟撒播和棉田套播油菜等技术模式,要选择抗病、抗倒伏、耐渍、耐密植、抗倒伏中早熟品种,如核优56、同油杂2号、沣油737、华油杂10号、天禾油10号等;棉田套栽、稻田移栽等模式要选择抗倒性强、个体发育能力强、超高产品种,如秦优10号、秦优7号、中核杂418等;稻稻油三熟制产区最好选用极早熟油菜品种,没有极早熟品种的也可选用早熟或中熟品种,如蓉油11号、绵油88、天油早1号等。皖南地区根肿病发生较重区域应选择华油杂62R、华双5R等抗根肿病品种。
二、重点推广技术
今年秋种重点应示范推广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345”模式。该模式以高产为基础,以绿色、高效为目标,按照农机农艺融合要求,采取直播密植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应用新型种、肥、药的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方式。该模式采用亩种植2.5万~3万株直播密植高产栽培技术,集成选用优质多抗株型紧凑双低油菜品种、“碧护”拌种、“宜施壮”油菜缓释肥、乙草胺、新美洲星等新型种肥药,利用油菜播种机(撒肥机)、联合收获机和无人机开展全程机械化生产。在实现亩产200公斤(即400斤)目标的同时,生产的物化成本下降至300元左右,纯效益达500元以上。该模式适用于全省能够开展机械化作业的油菜产区。
(一)直播密植高产技术
选用优质油菜品种,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药剂拌种,防治油菜苗期虫害,1公斤油菜种子用有效成分吡虫啉2克加适量水拌匀。采用6行油菜联合播种机(或撒肥机)适墒播种,亩播种量300克,成苗2.5万~3万株。播种期推迟、墒情较差的田块适当加大播种量。播期最迟不超过10月20日,播量不超过400克。播种后三天种子如果未萌动出苗,应灌一次渗沟水,以沟水浸湿厢面为宜,确保一播全苗。
(二)高效施肥技术
采用“一次底肥+一次追肥”技术路线。底肥选用油菜专用缓释肥40%(25-7-8)“宜施壮”,亩施40~50公斤,随油菜播种机播种时一并施用,把肥料深施于种子下部,提高肥效。春季看苗情在蕾苔期追施尿素2.5~5公斤,开花期“一促四防”时每亩补喷1公斤尿素溶液(喷施浓度控制在1%以内),即在开花期每亩一次性混配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咪鲜胺10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速效硼50克+1公斤尿素,机动喷雾器用药液量每亩12-15公斤,手动喷雾器每亩不少于30公斤。
(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实施“机播+机收+机防”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选用多行联合油菜直播机或撒播机播种、施肥,满足油菜密植栽培的需要。大力推广油菜直接收获技术,为提高油菜收获效率,可在全田油菜80%角果颜色变黄绿或淡黄时,利用无人机每亩喷施80~100毫升“敌草快”干燥剂,喷施后5~8天在晴天采用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收获后要抢晴好天气将油菜晒干至水分10%以下,确保籽粒安全储藏。
(四)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
油菜直播后3天内用乙草胺兑水均匀喷雾进行封闭除草,喷后24小时内遇雨需重喷。一般于播后苗前,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或90%乙草胺乳油60~90毫升,兑水40公斤对全田土壤表面均匀喷雾。对免耕直播或移栽田,于油菜播种或移栽前2~3天,每亩用草甘膦有效成分61.5~82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施除草。对未进行化学封闭除草或草害较重的田块,要抢在油菜4~5叶、杂草2~3叶期间喷施油菜田专用除草剂除草,亩用50%草除灵悬浮剂30~40克,或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5~15克防除阔叶杂草;或亩用5%精喹禾灵乳油60~80毫升、10.8%高效氟吡甲禾草灵30毫升、24%烯草酮30~60毫升防除禾本科杂草;对阔叶、禾本科杂草混生的田块,可亩用14.5%胺·吡·草除灵可湿性粉剂60克,或5%精喹禾灵(精禾草克)乳油60~80毫升加50%草除灵悬浮剂30~40克,采用二次稀释法,每亩兑水40公斤,于日均温8℃以上晴天对杂草茎叶均匀喷雾。
苗期以防治虫害为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用菜青虫颗粒体病毒防治,一般每亩使用1万pIB/毫克可湿性粉剂50~75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苗期立枯病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喷雾。后期以防治菌核病为主,于盛花初期第一次防治,每亩使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克,或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克,或36%丙环▪咪鲜胺悬浮剂40克兑水30~45公斤喷雾防治,7~10天再喷施一次。盛花期进行第二次防治,防治药剂可用40%菌核净可湿粉100克,或50%腐霉利可湿粉75克,或80%多菌灵超微粉剂100克,或2%宁南霉素水剂100毫升,机动喷雾器兑水30公斤,手动喷雾器兑水60公斤,均匀喷雾。油菜全生育期病虫草害防控2~3次。
(五)冻害防治技术
本技术模式依托群体夺高产,个体相对偏弱,要注重防治冻害。可以在冬至前喷施一次“碧护”、新美洲星等生长调节物质,增强抗冻性。冬至苗偏旺田块,还应采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烯效唑4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控旺,防止早苔早花,以免遭受倒春寒危害。
(来源:安徽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