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伏蚜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浏览次数:3

棉花伏蚜,是指在伏天高温条件下快速增殖而形成的蚜虫群体。与其它时期的蚜虫相比,伏蚜具有繁殖速度快、暴发危害性大的特点,特别是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更为明显。

一、发生条件

伏蚜对温、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宽。日平均气温在23~27℃,相对湿度在40%~60%时,有利于伏蚜的繁殖和为害。时晴时雨、阴天、细雨对其发生有利,而大雨(大于10毫升)对蚜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地形地貌对蚜虫迁飞影响很大、如遇障碍物易形成发生中心。棉株的营养条件对蚜虫的发生亦有影响,含氮量高则为害严重。

二、为害症状

棉花伏蚜在棉株上呈整株分布,每个叶片甚至茎秆、叶柄上都有,全株密度较大区域是中上部,尤其是棉蚜的扩散蔓延期,倒三叶的蚜量可占全株80%以上。蚜虫群体密布,在叶背及嫩茎嫩稍刺吸为害并分泌粘液,造成叶片发黄、变黑,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甚至枯死。

三、生物防治

瓢虫(七星、多异、方斑等)、草蛉、蝽类(花蝽、猎蝽)、蚜茧蜂、食蚜蝇等都是蚜虫的天敌。当天敌总数与棉蚜数为1∶500时,基本可以控制其为害;天敌较少,蚜虫数量较大时应及时开展化学防治。

四、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掌握高效、低毒、交替用药的原则。“啶虫眯”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植物叶面有较强的渗透作用,杀虫速度快,持效期较长;“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内吸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阿维菌素”是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这里推荐的伏蚜防治的农药为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阿维菌素、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等,不推荐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克百威、灭多威、硫丹、敌敌畏、氧乐果、马拉硫磷、辛硫磷等有机磷和菊酯类等广谱大量杀伤天敌农药。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