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下游订单需求综合考虑,选择本地长期种植的品种为主。
操作模式
种田大户可以与机插秧合作社合作,采取代育代插的模式,建议秧盘运输距离不超过50公里(稻麦轮作可以就地育秧),打好送嫁药、保证插秧质量。
大田管理流程
1、旋耕、施肥、除草:小麦收割后及时清除老草;上水前深旋耕15厘米以上;带复合肥下田,建议用水稻配方肥60-70斤,上水泡田24小时左右耙田,耙田必须在浅水的时候进行,防止秸秆被耙出来影响插秧,耙田时根据情况可以撒尿素20--30斤作为返青肥,耙后喷丙草胺丁草胺等封闭除草剂,也可以在耙田的时候撒,耙后2---3天插秧。
2、插秧密度的控制:一般我们要根据产量目标和品种自身特性来确定插秧的密度,粳稻一般需要18--25万穗,我们插秧就需要基本苗一般6--8万左右,平均每穴就需要4---6棵基本苗,杂交水稻每亩2-3万基本苗就可以了(每穴2-3棵),“好秧一半稻”,必须做到精确计算才可以达到理想的产量目标。
3、插秧后的水分管理:我们可以总结为“三水三湿润一烤田”。
三水:插秧后浅水促活棵,地势差异太大的可以做腰埂放跑马水;施肥的时候浅水,主要是保证肥料可以溶解的情况下防止肥料流失,同时水分下渗的时候可以带肥入土增加肥料利用率;孕穗开花期浅水,这个时期需水量大根系活力强不能缺水。
三湿润:分蘖期湿润管理促低位分蘖可以增加有效穗;烤田后到拔节初期属于穗形成期,湿润管理有利于行成大穗;籽粒灌浆期湿润管理,主要是防止根系早衰和增强田间通风透光的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抑制下部病害发生。
一烤田:在大田苗数达到需要的量80%以上的时候我们可以排水烤田,也叫晾田,主要是控制无效分蘖,及时促进水稻进入生殖生长,同时在这个时期也是防治纹枯病等下部病害的关键时期。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是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立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茎基腐病等等;虫害主要是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象甲、稻蓟马、稻苞虫等等。
追肥
插秧后20-30天根据长势情况追一次分蘖肥,每亩追尿素20-30斤;烤田结束后追拔节孕穗肥,用水稻配方肥20--30斤就可以了。
(来源:海豚农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