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遭受风雨灾害的补救措施

浏览次数:24

春玉米生长季节,正是气象灾害频发期,尤其是强风暴雨或持续降水,对玉米生长往往造成倒伏、茎折和渍涝等灾害。因此,灾后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促进恢复生长,尽量减少产量损失。

一、及时培土扶正。在玉米拔节至成熟期,由于强风暴雨的侵袭,致使玉米倒伏、茎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因植株互相倒压,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对产量损失很大。因此,雨停后需及时将玉米扶正,给茎基部培上土,并用脚踩紧实。此举只需2-3天可长出新根,迅速恢复生长,对产量影响较小。在拔节前期,若遭遇强风暴雨危害,只要倒伏程度不超过45度,经过5-7天后,可自然恢复生长。

二、严重倒伏,可多株捆扎。高秆玉米品种,在灌浆成熟期,遭受强风暴雨危害时,因自身负荷重,最容易发生严重倒伏、茎折。若不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对产量损失更大。培土扶正难度大,效果也不明显。因此,需采取多株捆扎。具体做法是:将邻近3-4株玉米,顺势扶起,用植株叶片将其捆扎在一起,使植株相互支撑,免受倒压、堆沤,以减轻危害,有利灌浆成熟,减少产量损失。

三、疏通三沟,排除积水。春玉米生长期间,正值南方雨季,出现持续强降雨是其气候特点,过多的降水量往往造成田间长时间积水,土壤湿度过大,植株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根系常因缺氧而窒息坏死,生活功能衰退,无疑对产量影响很大。故应在雨后及时疏通围沟、腰沟和厢沟,排除积水,以有利降低地下水位,降低田间土壤湿度。尤其是低洼地块、稻田玉米,因排水不畅,容易造成涝灾,故疏通三沟就显得更为重要。虽然玉米生育期间需水量大,但又是不耐涝作物。有资料表明:玉米在抽穗期田间积水1-2天对产量影响不明显,积水3天减产20%,积水4-5天减产40%。由此可见,渍涝对玉米的危害不可忽视。

四、加强管理,促进生长。玉米遭受风雨涝害后,务必加强田间管理,尽快恢复生长,是提高光合效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灾害后及时培土、中耕、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使植株根系尽早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受灾程度,还可增施速效氮肥,加速植株生长能力。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