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以来,气温持续较低,小麦成熟期推迟,加之6月9日又普遍受到降雨影响,影响了小麦收割进程。小麦收获时间比常年推迟10—15天,今年玉米主播种期比常年推迟10天以上。为趋利避害,降低迟播造成的产量损失,生产管理上应采取积极的对策,要点如下。
一是备种备耕,力争早播。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在麦收腾茬推迟的情况下,抢时早播的意义更加突出。早做准备,提前调试好玉米播种机械,备足肥料,一旦条件许可抓紧时间抢种,尽量缩短农耗时间。因近期雨水较多,土壤底墒较足,如麦收后无法及时整地,可铁茬直播,努力做到早播、早出苗。
二是防除涝渍,力争起垄或台畦种植。玉米发芽时和苗期阶段对涝渍危害极为敏感,最怕涝渍。安徽省夏玉米常年容易发生涝渍危害,今年玉米播种期推迟,雨季即将来临,夏玉米发芽、苗期阶段发生涝渍危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播种时最好采用起垄、台畦种植,以便沥水防渍。对没有条件起垄或台畦种植的田块,玉米播种后要及时清理疏通排水沟渠,以便遇雨时沥水排渍。玉米苗期若遇涝渍,要及时撒施尿素5—10公斤/亩,促进玉米正常生长,减轻涝渍危害。
三是确保质量,力争全苗。在播种期推迟、生育期缩短等不利情况下,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整齐度对于确保实现夏玉米丰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要抓住与播种和保苗有关的各项技术环节,以提高播种质量为核心,力争做到一播“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广单粒点播技术,既保证了密度的均匀一致性和出苗整齐度,同时又节省了苗期的间苗、定苗等田间管理作业,实现简化、节本。
四是合理施肥,力争一促到底。在玉米迟播、营养生长阶段缩短、发育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宜肥料早施,一促到底。重施基肥,促进苗期生长,磷钾肥和70%的氮肥做基肥施入,其余的氮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或所有的肥料全部基施。
五是增施钾肥,促健防倒。钾肥具有促进茎秆发育、提高茎秆机械强度的作用,对于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钾肥可以促进物质的运转,在播种期推迟、生长发育滞后的情况下有利于促进后期籽粒的灌浆。有条件的地方每亩可增施硫酸钾或氯化钾15—20公斤,要早施、深施。
六是适时化控,控高防倒。在晚播情况下,由于降雨多,温度高,玉米有徒长趋势,发生倒伏的风险加大。为有效防止玉米倒伏,在玉米6—9片可见叶时(拔节前)及时喷施金得乐等化学调控物质,对缩短基部节间、增强茎杆韧性、防止玉米倒伏有积极的作用。
七是继续推广“玉米迟收”增产技术。“玉米迟收”是相对于生产上收获时间偏早而言。在气候条件允许、不影响小麦适期晚播的前提下,尽可能推迟夏玉米收获时间,以便有效延长干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是:籽粒变硬,籽粒灌浆线消失,黑色层形成,籽粒呈现固有的颜色和特征;果穗苞叶变干、蓬松、呈黄白色。要彻底改变苞叶开始变黄就收获的习惯,把传统收获期再延长10天。(王世济副研究员陈洪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