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为扎实抓好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安徽省植保总站在泗县举办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治现场观摩会。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朱永东、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戴维礼、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种植业局局长张韪、安徽省植保总站站长黄秋云等相关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
据了解,田间赤霉病菌源量显著偏高,且4月中旬至5月上旬,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有三次较明显的降水过程,前两次降水过程与小麦易感病生育期吻合度高,第三次降水过程也将有利赤霉病进一步流行扩展。再加上,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小麦生育进程、田间密度等问题,所以预计全省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小麦赤霉病偏重至大发生,蚜虫在主产麦区偏重发生(其他病虫中等及以下程度发生)。预计赤霉病发生面积约2400万亩,蚜虫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其他病虫发生面积约1860万亩)。
会上,安徽省植保总站黄秋云站长表示各地要根据小麦生育进程,以赤霉病、穗期蚜虫为重点,兼顾锈病、白粉病、吸浆虫、粘虫等其他病虫开展总体防治。并提醒各地注意事项:第一,沿淮及其以南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较高地区,慎用多菌灵单剂,要选择内吸性强、持效性长且兼治后期叶部病害的复配制剂农药。第二,防治施药时要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对准穗部,均匀喷雾。第三,注意农药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第四,在化学用药防治时可辅助使用植物调节免疫剂和增效助剂,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以调节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