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防小麦赤霉病

浏览次数:27

症状: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小麦扬花时,衩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形成枯白穗。

防治方法:一般于小麦抽穗至扬花前,可选用戊唑醇或烯唑醇等进行防治,同时结合开展小麦“一喷三防”,通过一次喷药达到通过一次喷药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加粒重的目的,可亩用43%戊唑醇20毫升+5%甲维·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20毫升+99%磷酸二氢钾100克混配使用或亩用430克/升戊唑醇20毫升+5%甲维·高氯氟水乳剂20毫升+99%磷酸二氢钾50克混配,7~10天后可进行第二次喷药防治。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