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小麦节水高产栽培八步走

浏览次数:26

一、选地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产量指标为每亩产400~500千克的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合理轮作可维持土壤营养平衡、调剂各种养分的累积和消耗,恢复并提高地力。可把豌豆、小扁豆、油菜等与小麦轮作,以培肥地力。

二、深耕通过深耕加深耕作层,增加耕层对来年雨季降水的积蓄量,并扩大根系的吸收范围,耕深以25~30厘米为宜。

三、基肥旱地小麦无水浇条件,苗期生长弱,根系、分蘖不足,主攻方向应着眼于地上增蘖增穗,地下促深层根系发育。因此,肥料运筹要突出早、深的特点,并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5000千克、纯氮10~12千克、磷(p2O5)6~8千克、钾(K2O)5~8千克、硫酸锌1千克、硼砂0.5~1千克。所施肥料结合深耕全作基肥施入土壤,以促进小麦苗期营养生长和冬前分蘖,增加穗数。

四、选种选用高产优质抗旱小麦品种。于播种前15~20天,用粉锈宁拌种,可抑制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等病的发生。每千克麦种用粉锈宁2克,用拌种器充分搅匀后密闭堆放1~2天。

五、壮苗采用不起垄、等行距(20~22厘米)播种。培育壮苗,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适时播种,要求基本苗12万~16万,冬前主茎叶片6~7片,冬前总蘖数70万~80万,春季总蘖数80万~100万,每亩穗数50万左右。

六、锄和压运用中耕和镇压保墒防旱,要求在雨后和早春土地返浆时,及时进行划锄,特别是早春应采用锄和压相结合,先镇压后划锄。

七、追肥生育后期,如果出现脱肥现象,要根据条件进行根外追肥或借墒追肥。

八、收获小麦的适宜收获期是蜡熟末期。为减少损失,除选择早熟、抗穗发芽的品种外,更应抓紧时机及时收获、脱粒、入仓。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