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免费成功搭载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遨游太空15天后返回地面的1500克小麦的交付,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超级小麦航天辐射育种项目全面启动。
航天育种指利用太空环境的高真空、微重力、强磁场、核辐射等综合因素的诱变作用,诱导植物产生遗传变异,从而选育新品种。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是我省唯一专门从事核技术应用研究的科研所,曾先后四次组织全省会员单位,搭载小麦、水稻、大豆等50多个作物新品种上天。其中成功搭载“神四”归来的第一代航天育种小麦“富麦2008”,试验亩产高达707公斤。
“由于该研究所在国内首次提出并成功应用了小麦切分技术,使麦种不必整粒上天,大大提高了搭载效率。”省科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因为此,该所申请的“利用航天与辐射诱变进行超级小麦材料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经国家农业部批准后,可免费搭载优选的1500克包括13个品种在内的小麦品种。该项目的实施,将对推进河南省航天育种步伐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