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家兔波氏杆菌病?

浏览次数:25

本病是家兔常见、多发、广泛传播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炎、支气管肺炎和脓疱性肺炎为特征。病原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革兰氏阴性。本病常与兔巴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并发。

临床症状

本病分为鼻炎型和支气管肺炎型。鼻炎型,多数病例鼻腔黏膜充血、流出多量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通常不变为脓性。支气管肺炎型,其特征是鼻炎长期不愈,鼻腔流出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打喷嚏,呼吸加快,食欲不振,逐渐消瘦,病程可延续数月。

防治措施

治疗:应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土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卡那霉素,每只兔每次0.2-0.4克,肌肉注射,1日2次。庆大霉素每只兔每次1万-2万单位,肌肉注射,1日2次。土霉素,每千克体重40毫克,肌肉注射,1日2次。磺胺类药物,如酞酰磺胺噻唑,每千克体重0.1-0.15克,内服,每日2次。对脓疱型病兔无治疗效果的应及时淘汰。治疗时注意停药后的复发。

预防:严禁随意引进兔源,坚持自繁自养。新引进的种兔,必须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并进行细菌学与血清学检查,阴性者方可混群饲养。保持兔舍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通风良好,避免异常气味的刺激,定期消毒,及时淘汰有鼻炎症状的病兔,以防引起传染。

发生疫情时,及时隔离、治疗。用1:800的百毒杀或3%来苏儿液全面消毒。兔舍通风、保温。全群用兔波氏杆菌灭活菌苗或兔波氏杆菌与兔巴氏杆菌二联菌苗进行注射。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期6个月。(寇宗彦)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