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鲷的越冬管理

浏览次数:26
  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一个突变种,体色鲜艳、红黄兼有,也常被人们称作红罗非鱼。它具有养殖生长速度快,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性好,养殖效益高等优点。它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5℃—32℃,但一进入10月中下旬,池塘水温下降至16℃以下时,彩虹鲷就不能适应了,所以进入冬季之前,就应将亲鱼或鱼种捕起进行越冬管理工作。

一、越冬前的准备

(一)修建越冬池。

越冬池宜建于背风、向阳、水质较好、水源、电源都比较方便的地方,可用土池亦可用水泥池,其面积依数量、加温方法和管理水平而定,一般为40—60平方米,池水深2米以上,以长方形为宜,水泥池一端设进水口,另一端设排水口。越冬池放养前必须进行清理和消毒,新池要检查有无漏水现象,池水pH值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二)越冬鱼的选择。

越冬的彩虹鲷亲鱼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冻伤个体。其个体大小要适中,不能过大、亦不能过小,一般体重250g左右为宜,越冬鱼种以规格6—10cm个体成活率较高。进入越冬池前的彩虹鲷必须进行拉网锻炼、尽量排空粪便,以免腐败水质。此外,鱼体要进行药物消毒,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

二、越冬方法

(一)温泉水越冬法。

在有温泉的地方,根据水温和流量大小,开挖相应的越冬池,水温很高的泉水,需先流经一个蓄水池待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再注入越冬池。越冬池要保持水深1米左右,进水量和排水量相近,亦保持水温恒定。

(二)暖房越冬。

利用玻璃或塑料薄膜把越冬池密封保温。越冬池面积一般在60—100平方米,水深1.5米,池上要搭一“人”字形棚,盖二层薄膜,与池边连接成一密封的保温罩。此方法一般在70平方米水面可放养40—50g的鱼种100kg左右。如果鱼种规格偏小,鱼种总重量要相应减少。在冬季外界温度很低时,薄膜外还需盖一层草帘,或采取其他加温措施,使越冬池水温不低于16℃,若遇气温回升,应将部分薄膜揭开,使空气流通,避免因缺氧而造成死鱼。

三、越冬管理彩虹鲷越冬期间,水温低,密度大,如果管理不善会严重影响成活率。越冬期的管理主要抓水温、水质、投饵等环节。

(一)水温控制。

越冬期间水温一般控制在18℃—20℃为宜。水温过高、鱼的活动量增强,耗氧量大,水质易变,难于管理,水温低,影响正常生长,造成鱼体瘦弱,容易感染疾病,造成死亡。保持稳定水温关键是掌握气温变化。进入严冬,特别是阴云天下雪天,应注意加温,不使水温下降,早春气温回升、有光照的池,可以利用太阳光加温为主,结合使用其他辅助加温设备。

(二)管好水质。

越冬期间,因鱼的密度大,水质应保持清新、嫩爽、溶氧在2mg/L以上。因此,要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水质。一是合理投饵;二是及时清理污物残饵;三是定期更换新水,最好是3—4天换一次,每次换水1/5—1/4;四是机械增氧。

(三)投饵。

根据水温、水质和鱼的摄食、发育情况,灵活掌握投饵量。总的要求是多次、适量、合理。静水池一般每天投饵量控制在鱼体重的0.4%左右,越冬后期须加强培育,适量多投,每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0%。温流水池每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重的1.3%—3%。温泉水在3月份以前为了防止亲鱼过早繁殖,每天投饵量为鱼体重量的0.5%。另外,对越冬池的管理,一定要建立严格岗位生产责任制,适时预防鱼病,定期消毒。并进行科学管理,精心饲养,提高越冬成活率。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