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河蟹怎么管理

浏览次数:2

早春气候特点是雨水渐多、乍暖还寒,春旱、倒春寒、低温阴雨天气较为常见,这种天气对虾蟹养殖是个挑战,那么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应该在怎么管理蟹池呢?

一、水位管理

环沟型的河蟹塘,建议养殖塘口的中间田板上要早上水,并将田板上水位加至0.1~0.2米深左右,通过适当加深水位,增加水量,可以减缓养殖水体的温差变幅,尽量减少因天气不稳定给河蟹造成的不利影响。另外,中间田板上如果能够做到早上水,也有利于风浪增氧,保持池塘溶氧供应充足。

目前部分塘口出现了溶氧不足,主要原因是虾蟹早期过于集中在占池塘总面积不超过1/4的环形沟内,密度过大,螺蛳投放过多,氧气消耗量大;前期水温偏低,硅藻等优质藻类处于休眠状态,环形沟内的伊乐藻又刚刚开始生长,光合作用不强,供氧能力不足,难以满足高密度条件下的虾蟹生长需要。再加上有些养殖户肥水不当反而加重了养殖水体的负担,导致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现象突出。如果虾蟹长期处于缺氧环境,食欲不强,体质就会下降。加上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引起的中毒,会使虾蟹体质更加脆弱,对蜕壳极为不利。

二、水质管理

1.适时肥水、调水。对于“瘦水”塘口,应根据天气情况,定期进行生物肥水,通过添加微生态制剂,达到“菌藻平衡”,并补充一些钙、磷微量元素,为虾蟹下塘后第一次蜕壳做好充分准备,促进虾蟹顺利蜕壳。

2.由于前期水位相对较浅,阳光容易穿透直达池塘底部,对防治青苔不利。对于因为水体较瘦、易生青苔或已经生了青苔的塘口,我们建议养殖户除了定期肥水外,可用腐植酸钠及微生态制剂结合肥水同步进行,以菌相调节藻相,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尽量不用杀青苔的药物。

3.对于“沙虫”较多、水体发白的塘口,主要原因是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引起水色“白浊”,这样的水体光照不足,藻类缺乏,水体溶氧呈现不足,对水草和虾蟹生长十分不利。一般水温在10℃以下建议不要杀虫,在必须要杀虫的情况下,应避开虾蟹蜕壳高峰期,采用点杀、局部杀的方式处理,不提倡全塘使用,防止因用药不当造成损失,并且必须要在晴天溶氧充足的条件下进行,阴雨天气、缺氧天气禁用。

4.本阶段螺蛳不宜一次性投放过多,否则会加大塘口肥水难度,并且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容易造成水体缺氧。另外螺蛳投放过多,水质过于清瘦,不仅造成了水体营养流失同时也会给河蟹带来应激,更加不利于河蟹的正常蜕壳和生长。

三、水草的种植

目前塘口常见的水草主要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各塘口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时机种植,水草的种植种类尽量做到多样化,种植数量占塘口总面积的70%~80%,并尽可能交叉种植。低温期要密切注意水草叶面是否有污物,水草根系是否发达,注重水草根系的培育和维护。水草长势太旺,可采取人工“割头”和水草生长调节剂调节好水草生长。

四、饵料投喂

随着气温的上升,应逐渐加强投喂管理,选择优质配合饲料进行科学投喂,现阶段日投喂量大约掌握在河蟹体重的1%~1.5%之间,具体日投喂量应该根据天气、河蟹夜间摄食活动和蜕壳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夜间10:00左右到塘口观察,如果投喂的饲料摄食量超过90%,第二天一早观察没有剩食,说明投喂量刚刚好;如果投喂的饲料摄食量剩余超过10%,第二天一早观察还有剩食,说明投喂量过多,应减少投喂量或停喂1~2天;如果投喂的饲料摄食量没有剩余,第二天一早观察水质较浑浊,说明投喂量不足,应适当加大喂食量。

总结:在早春的时候气候的不稳定性,多雨水季节,那么多雨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很困难的季节,但是,在早春的时候做好一些防范工作就会减少此类的一些麻烦。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