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底管道增氧技术精养对虾亩产量提高一倍

浏览次数:472
    汕尾垦区梅陇农场实践探索池底管道增氧技术,使精养对虾每年平均亩产量从150-250公斤提升到375公斤。目前,该场东关围养殖片精养虾池推广该项技术已扩大到800亩。 
 
  据介绍,梅陇农场精养对虾基地有3600亩,由于各种原因,池中养殖水体深度普遍只有1-1.2米左右。针对虾池水体浅、含氧量低的问题,该场养殖户采取池面水车式或鼎底式泵轮叶扇动水体等方式进行增氧,虽起到一定作用,但仍达不到节约成本和增产的效果。前两造的年亩产量均在150-250公斤徘徊,少数在100公斤以下。
 
  为节约成本,提高对虾养殖单位面积产量,2004年,该场聘请外地有关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和实验,采用管道增氧技术,在该场船路养殖区养殖户杨锦文的20亩养殖池配套铺设管道进行增氧试验,并于当年5月6日放养南美白对虾,每亩密度为5万尾,于53天后开始收获成虾,第一造收大虾筛留细虾,每亩收成达300公斤。当年6月30日每亩补投虾苗3万尾,当年共收获成虾1万公斤,年平均亩产量为500公斤。同时,采用管道增氧比水面增氧机增氧可节省近7成的费用。当年杨锦文养对虾获纯利11万元。 

  在杨锦文带动下,船路养殖区20个养殖户使用了管道增氧技术。两年来,年平均亩产量375公斤,高的500公斤以上,低的250公斤。目前,该场正组织推广该项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