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高温。根据田间实际情况,采取灌溉、喷施叶面肥等措施,降低高温不利影响。及时灌溉能有效降低大豆叶面温度,缓解高温危害,促进开花受精和籽粒灌浆。
防治虫害。持续高温天气会加重棉铃虫、豆荚螟、蚜虫等虫害的发生,应及时喷药防治。
二、防干旱。及时灌溉。受旱地块要广辟水源,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有效降低大豆叶面温度,减轻高温不利影响,缓解旱情。
叶面喷肥。受高温干旱影响的地块,可结合病虫害防控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肥、尿素或液态氮肥等,补充营养,提高植株抗逆能力。鼓粒期喷施可达到增粒重、促成熟的效果。
防治虫害。高温干旱天气会加重红蜘蛛、棉铃虫、豆荚螟等虫害的发生,应及时喷药防治。
三、防渍涝。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是抗涝减灾的根本措施。要提前清理田间沟渠,尽快排水降渍,消除渍涝影响。
合理追肥。结合中耕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公斤,并在鼓粒中后期着重进行叶面喷肥,每7-10天叶面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1-2次,延缓大豆叶片衰老,促进鼓粒。
病害防治。渍涝容易诱发大豆根腐病和锈病,于发病初期喷施25%甲霜灵800倍液或2.5%咯菌腈1000倍液防治根腐病,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大豆锈病。
四、防强风倒伏。大豆开花期以前遭遇大风出现倒伏,可不采取措施,靠植株自我调节恢复,基本不影响产量;开花期以后轻度倒伏的,可人工适当扶起,两行对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减少落荚,尽量降低产量损失。严重倒伏的,如倒伏达4级(植株倒伏于地),会影响后续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可能减产30%左右。建议不要再人工扶起,以免植株折断,造成更大产量损失。同时喷施叶面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减少落荚,增强抗病能力。
五、防冰雹。可在灾后追施速效氮磷钾复合肥,促使大豆尽快恢复生长。同时,雹灾造成的伤口容易感染病害,要在雹灾发生后7-10天喷施一次杀菌剂和叶面肥,连续喷施2次,增强抗病能力。雹灾过后容易造成地面板结、地温下降,根系正常生理活动受抑制,要及早进行中耕、晾墒,以增温通气,促进根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