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要点

浏览次数:16

近年来,猪瘟、乙脑、伪狂犬、附红细胞体等疾病的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为主,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发生原因

气候条件变化温度高、雨水多,形成高温高湿,对猪群造成较大应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疾病现象。同时,由于高温高湿,饲料储存不当,易发生霉变,猪采食后易发生中毒现象。

环境因素猪舍设计不合理,圈舍猪群数量大,卫生状况差,清粪不及时,蚊蝇等昆虫繁殖滋生,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人、物、车管理不当,进入养殖场的物品没有严格消毒,直接进入生产区和生活区。外来车辆随意出入养殖场,尤其是拉猪车辆没有严格按照“洗、消、烘”消毒制度执行。

防治措施

做好防暑降温,圈舍温度控制在30℃以下,控制好圈舍的养殖密度,保证每头猪(育肥猪)1.5~1.8平方米的养殖面积。

做好圈舍内外卫生、消毒工作,处理好粪、尿及污水,防止污染圈舍及场区环境,消灭蚊蝇、清除杂草等。

做好免疫工作,加强疫苗注射,如猪瘟、乙脑、伪狂犬等。可适当在饲料内添加清瘟败毒散等药物保健。

提供优质的饲料,饲喂时应注重充足的饮水,饲料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饲料底部应垫上20厘米左右厚的防潮层。

物品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活区和生产区。拉猪车辆应停在离养殖场500~1000米外进行装猪。生猪拉走后,场地进行消毒。

养殖场应做好人员管理工作,严禁窜圈饲养,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