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平衡
根系是植株吸收肥水的主要器官,主根扎得越深、侧根越多、毛细根越密、根系寿命越长,地上部的植株才能长得更加健壮。如果地上部枝繁叶茂,而根系不发达,就会出现“头重脚轻”的问题,长此以往,植株必然会黄叶早衰。
地下部养护根系
番茄的根系分为主根、侧根和毛细根,不同的根系所起到的作用不同。主根和侧根除了有稳定植株的地上部分这个功能以外,其上着生的毛细根是吸收的主要区域。主根和侧根的扩展范围越大,吸收能力越好,毛细根虽然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它会不断的产生,同时也会不断地死亡,相比主根和侧根,毛细根生命周期较短。
番茄进入初果期后,根系的生长速度较苗期放缓,但是依然处于不断的生长中,尤其是毛细根不断地进行新老交替。当前管理的重点是要促生更多的毛细根,提高根系对水肥的吸收利用率。菜农可以不定时地使用甲壳素、海藻酸、生物菌肥等功能型肥料来促生或养护毛细根的生长,特别是有益菌和甲壳素等肥料,持续使用不仅有益于土壤的养护,同时可不断刺激毛细根的产生,延长毛细根的功能时间。
对于这茬番茄来说,为了提高地温,降低棚内湿度,菜农都会覆盖地膜,建议菜农改进覆盖地膜的方式,只在种植行起拱覆盖地膜即可,操作行则铺上打碎的秸秆或稻壳,不但能提高地温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湿气。
地上部养好茎叶
叶片制造的营养,优先供应花果,其次供应茎叶,最后供应根系,因此,想让根系获得足够的营养,叶片的养护非常关键。有些菜农摘叶过狠,导致功能叶片数量少,光合积累的营养物质也少,根系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容易出现早衰。因此,在番茄初果期进行整枝打杈时,摘叶不宜过狠,只摘老叶、黄叶、病虫叶即可。生产中,菜农应不定期喷施氨基酸、海藻酸或甲壳素等类型的功能型叶面肥,不仅能避免叶片黄化,还能提高叶片的抗病性。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
番茄进入初果期后,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的阶段,管理的重点应由棵向果转移。当前及接下来一段时间,低温寡照天气较多,容易导致植株徒长,植株在有机营养消耗过多而补充不足的情况下,就会影响番茄的开花坐果。
严防植株徒长
植株一旦徒长,花和果实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会引起落花落果、畸形果增多等情况的出现。对于徒长的植株,菜农可通过喷施控旺药剂、整枝打叶等操作控制植株徒长;同时叶面喷施能促进营养转移的产品促进有机养分往花和果实中转移。追肥时,应增加钾肥的用量,减少氮肥的用量,不仅能避免植株徒长,加快膨果,还能减少青皮果、筋腐果等转色不良问题。
另外,要保持适宜的温差。番茄膨果期白天棚温应控制在20℃-28℃,夜温控制在15℃-18℃,拉大昼夜温差,既能避免植株徒长,又能促进膨果。
合理保花保果
番茄初果期,留果数量直接影响着植株的长势。番茄是连续开花、连续结果的作物,当第一穗的果实膨大生长时,第三穗和第四穗开始开花,大量营养优先供应正在发育的果实,养分争夺比较激烈,而叶片制造的有机营养是有限的,营养大量流向果实,流向茎叶的营养减少,时间长了,必然影响植株的长势,导致茎秆细、叶片黄。
对于长势健壮的植株来说,第一穗留三个果为宜,因该穗果营养供应充足,果实长得较大,留果过多宜坠住棵子;从第二穗往上到第五穗可各留四个果,这样既能使下部果实正常生长,又不至于影响上部果实的生长;第六穗果可以留五个,因为下部果实采摘时,第六穗果正处于膨果期,这样随着棵子上果实的减少,叶片制造的营养可以满足第六穗果的生长需要。点花时操作要到位,只点好花,确保结出的果都是精品果。当花朵开放至喇叭口状态时,为最佳点花时机。受棚室环境及管理的影响,番茄容易出现畸形花果,菜农应及时疏除这些问题花果,减少营养的消耗。
(来源:北方蔬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