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区分番茄叶霉病和缺镁症

浏览次数:25

番茄叶霉病是真菌性病害。发病后在番茄的叶、茎、花、果实上都会出现症状,但是常见的是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褪绿斑,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褪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

叶霉病多从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温度在9℃-34℃之间病原都能生长发育,发病最适温度是20℃-25℃。在最适温度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仅需10-15天就可普遍发病。

番茄缺镁症是生理性病害。在第一穗果膨大期,植株下部老叶出现失绿,叶脉间出现模糊的黄化现象,之后向上部叶片扩展,形成黄化斑叶,严重的叶片略僵硬或边缘上卷,叶脉间出现坏死斑或在叶脉间形成褐色块带,致叶片干枯或整叶至全株黄化。番茄生育后期除叶脉外整叶都已经黄化。

造成番茄缺镁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土壤施钾过多或酸碱度偏高及含钙较多的碱性土壤,造成中微量元素的拮抗,从而影响了番茄对镁的吸收。气温低或植株根系不发达也会影响番茄对镁的吸收。

番茄的叶霉病和缺镁症的病症虽然很相似,但是只要仔细辨认还是很好区别的。

番茄叶霉病会在果面上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而缺镁对果实没有太大危害,只会影响番茄的产量。番茄叶霉病出现的浅黄色斑是不规则的,且黄斑的背面有黑褐色霉层,而缺镁则是模糊的黄化现象,且背面没有黑褐色霉层。

缺镁症一般在番茄生长中后期发生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后期番茄需钾肥较多,但是钾和镁之间存在拮抗关系,而叶霉病在番茄的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生。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