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溃疡病怎样防治

浏览次数:14

溃疡病是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番茄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溃疡病。叶、茎、花、果都可以染病受害。幼苗期多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缘开始,病叶发生向上纵卷,并上下部向上逐渐萎蔫下垂,好似缺水,病叶边缘及叶脉间变黄,叶片变褐色枯死。有的幼苗在下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病苗株体矮化或枯死。成株期病菌由茎部侵入,从韧皮部向髓部扩展。有时许多鸟眼斑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区。鸟眼斑是番茄溃疡病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由再浸染引起,不一定与茎部系统侵染同发生于一株。

发病原因可在种子内外及病残体上越冬,并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2-3年。该病主要由各种伤口侵人,也可从植株茎部或花柄处侵入,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致种子内带菌。当病健果混合采收时,病菌会污染种子,造成种子外带菌,种子带菌率一般1%-5%,严重可达53.4%。此外,病菌也可从叶片毛状体及幼嫩果实表皮直接侵入。本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子、种苗及未加工果实的调运;近距离传播主要靠雨水及灌溉水,特别是连阴雨及暴风雨,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温暖潮湿,结露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在番茄溃疡病发病初期,用植物细胞膜稳态剂(茄果型天达2116)25克+兽用氟苯尼考2瓶(10毫升/3.6克)+兽用氟哌酸(50克/1.25克)+有机硅2.5克混合后对水15千克喷雾,喷完后擦拭棚膜增加棚内透光率,增温至40℃闷棚3-5小时。为了防止秧苗受高温危害,在喷药前对番茄进行一次灌小水后再喷药。田间调查证实,喷药后的48小时,果实上的病斑开始减退,72小时病斑基本消失。48小时后补喷1次,溃疡病斑痊愈且不再复发,防治效果非常理想。据统计,应用此方法防治番茄溃疡病,每667㎡可挽回经济损失7000多元,所产番茄农药残留极低或检测不到农药残留,完全符合A级绿色农产品质量要求。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