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番茄叶霉病

浏览次数:27

近日,据市、区植保站调查发现,番茄叶霉病在各区县普遍发生,发病棚一般病株率为10%,严重棚室接近50%。目前,病斑主要集中在下部叶片。

番茄叶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褐孢霉引发的一种真菌病害,俗称“黑毛病”,可为害多个部位,但以叶片为主。叶部发病初期,正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淡黄色斑,背面为灰白色。后期病斑正反面均会出现灰紫色或黑褐色的绒状霉层,但常见于病斑背面。病情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甚至减产。番茄叶霉病病菌喜温暖高湿,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生及加重。发病高峰易出现在由凉转暖或由暖转凉的季节;易发病的生育期为坐果期。

当前,春节前后定植的番茄正处于坐果期,气温也正在回升。寄主条件和气象条件均利于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为害,发病部位将向上扩展,各地植保部门要做好番茄叶霉病的监测,及时指导蔬菜基地进行防控。

1.及时清除病叶。发病棚室施药前,要先整枝打杈,摘去病叶并携至棚外妥善处理,以减少菌源,增加通风透光。

2.根据天气情况,合理通风,做好温湿度调控,避免出现温暖高湿小气候。

3.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收看天气预报,尽量选择晴天上午浇水,避免浇水后遇阴雨天,发病棚室要适当控水。施肥时,采取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4.适时预防和控制病害发生发展。未发病棚可用硫磺熏蒸器定期熏蒸或用百菌清烟剂熏烟预防;发病初期可选用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药剂喷雾防治。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