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发病初,在靠地面茎基部或第一分枝处开始为水渍状,后呈灰白色纤维状。湿度大时,在茬的病组织中生有黑色的菌核。
(2)发生条件是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株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翌年孢子随风传播。该病大多在开花时发生,适温为5~20℃,最适温为15℃。要求湿度较严格,干湿要适中。病菌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在潮湿的土壤中,只能存活1年。土壤长期积水,病菌30天即死亡。
(3)防治方法
①种子在无病区或无病株上留种,防止种子带菌。播种前,种子用10%稀盐水浸洗,后再用清水多次冲洗干净,可去掉种子表面的菌核。
②轮作实行与非豆科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与水生蔬菜、水稻轮作1年即可。
③田间管理发病严重的地块,在夏季高温季节可灌水淹地,以杀死土壤中的菌核。播种前,先盖地膜,然后播种,可阻挡子囊盘出土,减轻病害。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出去,拉秧后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使用上述药之一,每10~15天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