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养殖及加工技术

浏览次数:1226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动物。蟾酥是治疗疳病、痈疽、诸疮之要药,是多种名贵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蟾衣是治恶肿等疑难杂症的天然良药,干蟾和胆均可入药。蟾蜍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需求量大,是极有开发价值的保健佳品。江、浙、沪地区不少养蟾专业户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积极开展人工养蟾,对满足医药的需要,人们对蟾肉的需求以及对保护蟾蜍野生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生物学特征

蟾蜍常栖息在湿润的石头下、洞穴内、草丛中、水沟边,也能长期在陆地不到水中生活,白天潜伏,黄昏开始觅食活动,特别在阴雨天或雷雨过后更活跃。冬季多在水底或泥土中、烂草堆内栖眠。2月天气转暖,出惊觅食。体长5厘米(一年)性成熟,3月~4月间产卵于水田、水沟、池塘的水草上,年产卵5000枚--10100枚,成活率80%。蟾蜍卵呈黑色,一次产卵量5000枚左右,卵小,卵径1.5毫米左右,一般呈双行排列在管状胶质卵带内,卵带长可达几米,缠绕在水生植物上。蝌蚪生活在水坑、沟渠内,吞食藻类或群集在动物尸体上摄食。蟾蜍以捕食害虫为生,适应性很强,无论水田、泥沼、坡地和林地都能繁衍,而且极耐旱。

二、饲养管理

1.养殖场的修建

可利用池塘、水沟及路旁低洼地建场,水宜静,水深中等,有一定密度的杂草,四周围墙高1米左右,进出水口用铁丝网拦住。场内设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有草坪和菜地供栖息和取食。

2.繁殖种来源

①、一年四季都可捕捉蟾蜍,但惊蛰前后是捕捉的好时机,选择个体大、发育良好、健壮无病、无损伤的作种,按3雌1雄搭配,受精率可达90%。

②、气温12℃~16℃是蟾蜍产卵季节,大雨过后到稻田、池塘、水沟收集卵块,放入孵化池内孵化,注意及时换水和调节光照,春末夏初气温较低,宜直接光照,盛夏要遮阴,18℃~24℃是孵化适宜温度,经3天~5天可孵出蝌蚪。

3.饲养管理

刚孵化出的蝌蚪2天~3天内以卵膜为食,以后吃些碎屑和浮游生物,还可喂猪牛粪、麦(糠)皮、菜叶、猪血等。蝌蚪最适宜温度为16℃--18℃,饲养蝌蚪的水质要清新,但可放些腐熟的有机肥料。放养密度,刚孵出的每平方米2000只~4000只,20日龄的每平方米500只~1000只,30日龄的每平方米200只,蝌蚪长大后要及时分类疏放,以利于生长发育。

蝌蚪一天喂食2次,池水保持0.2米~0.4米深,以防蝌蚪晒死,雨后及时排水,若水质恶化应换新水。蝌蚪经两个月变为幼蛙,开始水陆栖生活,幼蛙每平方米放养30只~100只,并按大小分池饲养,成蛙每平方米不超过40只,饲养一年后的蟾蜍可作种繁殖。

禁止农药、化肥、石灰流入场内,及时捕灭天敌。过冬环境要安静,四周堆放一些干稻草,池内保持一定的水位,以防冻死或干死。

4.食料来源

①灯光诱虫;

②合理搭配种植品种;

③堆积杂草生虫;

④繁殖蚯蚓和蝇蛆。

三、蟾蜍的加工

1.蟾酥的采取

用清水冲洗蟾蜍体表泥土后放入采集缸中,盖上有孔盖,将大蒜或辣椒摁入口中,使分泌物增加。用左手执蟾蜍将其头朝下,右手用镀锌夹钳,适当用力挤压耳后腺和皮肤腺,将挤出的白色浆液滴入玻璃器皿内,过滤去杂后的浆液涂于玻璃板上晒干或烘干即为蟾酥。加工时防止蟾酥溅人眼鼻,一旦溅入,用茶水或紫草汁洗患部,可消毒消肿。

2.干蟾的加工

将活蟾蜍剖腹除去内脏连同下颚及腹一并去掉,将体腔撑开晒干,再放入烘箱上用炭火烘,最好放入密闭室内用硫磺熏。不烘熏,则易发臭。

3.蟾衣的采集

将蟾蜍停食,使其饥饿入眠,湿度控制在50%--60%,即可自然蜕皮。当蟾蜍蜕完三条腿时,立即用手把它抓起来,轻轻将剩余部分拉下,将其口扒开,把吃进口中但还没有来得及咽下的部分,一起轻轻拿出来,即是一张完整的蟾衣。蜕皮后立即投喂高蛋白虫类,7天左右能形成新的皮层,再保养7天左右又可蜕皮。此法可避免用药物刺激蜕皮而对蟾蜍和蟾衣产生不利的影响。


[ 特种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