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蟾蜍危害蜂群

浏览次数:437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蜜蜂夏秋季主要敌害之一。随着本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及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近年来田间地头的蟾蜍数量增加较快。蟾蜍皮肤粗糙,背面长满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一对位于头?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白色毒液。早春蟾蜍开始在静水沟或稻田产卵,成年变态后转入陆地生活。

  在夏秋炎热季节,晚上或雨后常能看到蟾蜍聚集在蜜蜂巢门前捕食进出蜂巢的蜜蜂。据观测,每只蟾蜍每次至少捕食7-8只蜜蜂,2小时可捕40只蜜蜂。如不及时防范,轻者蜜蜂群势减弱,重者蜂群被毁。但是蟾蜍除捕食蜜蜂外还捕食大量田间害虫,因此需加以保护,只能驱逐,避免捕杀。保护与驱逐蟾蜍的办法:一是蜂场周围要保持整洁,草木垃圾要扫除干净,不让蟾蜍有藏身之地;二是把蜂箱垫高25厘米,蟾蜍无法跳到巢门前捕食蜜蜂;三是蟾蜍出没频繁的蜂场,最好在场地四周挖条20厘米宽、50厘米深的沟,白天用草帘盖住,傍晚掀开,第二天早上将落入沟内的蟾蜍运到距蜂场较远的田间。


[ 特种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