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传染性肝炎是大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除犬外还发生于狐、狼、山狗和熊。本病最早发现干狐(流行性脑炎),曾认为是沙门氏菌病的一种类型,1930年才确定其病原为一种病毒,并可传染犬。1949年证明传染性肝炎和孤流行性脑炎的病原是同一种病毒。
本病的临诊类型有3种,即犬肝炎型,犬呼吸型和狐脑炎型。
1.病原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属腺病毒属。犬腺病毒I型发现最早,而犬腺病毒II型(Toronto AZb/ZI株)在补体结合、血细胞凝集和中和抗原方面都与犬腺病毒I型不同,并且在呼吸道组织有显著的亲嗜性,以负染法电镜摄影所见病毒粒子为有252个壳粒的二十面体,有衣壳,直径75~80nm。含有双股DNA,冻干后能长期存活,在0.2%福尔马林中经24h灭活,在56℃15min或60℃3~5min后可灭活。对乙醚和氯仿有耐受性,在室温下PH3~9的环境中可存活。在室温能抵抗95%酒精达24h,如果仅用酒精消毒注射器和针头,仍有可能传播本病。
本病毒在4℃PH7.5--8时能凝集鸡红细胞,在PH6.5~7.5时能凝集大鼠和人O型红细胞。病毒的血细胞凝集作用能被特异的抗血清所抑制。
本病毒培养比较困难,难以在鸡胚上生长。在犬肾单层细胞培养中能生长繁殖并有细胞致病作用。在雪貂或猪仔细胞培养中亦能生长繁殖。在猪肾细胞上繁殖的病毒对犬的毒力大大降低。
病毒对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具有亲和力,在细胞内产生核内包涵体。感染本病后可获终生免疫。本病毒与犬瘟热病毒之间无交互免疫性,但与其他的腺病毒有共同的补体结合抗原。
在犬传染性肝炎病毒与人型腺病毒之间补体结合和沉淀反应显单侧性,因为人腺病毒抗血清能与人型和大型腺病毒反应,而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抗血清不能与人型腺病毒反应。
2.流行病学
一般认为犬和狐对本病的易感性大,其他如山狗、烷熊、黑熊等也有易感性,但雪貂、水貂、猫、兔、大鼠等实验动物都不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季节。
本病与犬瘟热不同,一般不通过飞沫传播,主要是通过食入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而传播的。在急性阶段,病毒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可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污染环境。痊愈后在肾持续带毒数月甚至数年,可长期从尿中排毒,成为常见的传染源。最近的研究证明,本病的呼吸型可能经气溶胶传播.
3.症状和病理变化
主要介绍狐脑炎型 本病发生于野生动物,但引起损失主要是在毛皮兽养殖场,本病常突然发生,病程短促,一般不超过24h。首先表现食欲废绝,未能见到明显症状即己死亡。神经症状包括过度兴奋、痉挛、麻痹和昏迷。有时可流鼻液和腹泻。几乎所有出现症状的病狐都不免死亡。本病在养狐场可持续存在多年,一般发病率不超过5%,但每年反复发生,造成严重损失。剖检可见全身所有组织(包括脑和脊髓)均有出血;全身内皮细胞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都受到侵害,发生出血和细胞变性。由于神经系统对这种形式的损害十分敏感,因此常呈现神经症状。在各个器官的内皮细胞和肝上皮细胞可见和病犬相似的核内包涵体。
4.诊断
一股可依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作初步诊断。本病的早期症状与犬瘟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病相类似,且有时混合传染,必须注意区别。本病人工感染能使易感犬和狐发病,而不能使雪貂等动物发病,犬瘟热则很易使雪貂发病。用于犬的诊断方法也可归于狐。一般来说,狐的急性病程和更严重的神经症状使狐的临床诊断较大容易。
补体反应试验可用于诊断本病。另外可应用皮内变态反应。据报道,皮内试验比补反应更为准确。本病的自然爆毒株很易在原代或继代肾单尾细胞培养上产生细胞致病作用,这为本病的治断提供了一种方便而准确的方法。
5.防治
人工免疫方面,日前在很多国家已有犬传染性肝炎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可单独使用,或与犬瘟热疫苗联合应用,或再加上犬钩端螺旋体菌苗。如应用二联苗或三联苗,而不了解小犬对这两种病的母源抗体滴度,则一般可在9周龄时进行家一次免疫接种,然后在15周龄时再接种1次。现己确知,致弱的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可从免疫接种的犬尿中排出,易感犬与此减弱的病毒接触后可获得免疫而不表现症状。
由于有很高比例的犬带有传染性肝炎病毒,使大多数犬迟早有机会接触感染。因为犬瘟热的病死率大大高于本病,如发生混合感染将引起严重死亡。因此,在可能条件下应同时对这两种病进行免疫接种。
自然康复的狐可获终生免疫。对狐的人工免疫可用福尔马林灭活的组织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