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养密度
蝌蚪的放养密度,应根据其日龄适时调整,一般情况下,放养密度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小。15日龄前,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000只,15~25龄每平方米放养800只,25日龄到变态期每平方米放养600只,经过几次疏散,疏散蝌蚪时要防止碰伤。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密度过大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有的每平方米水面放入十几个卵团,死亡现象较严重,即使上岸,其幼蛙亦较小、体质弱。
2、水质管理
蝌蚪培育池水要清澈透明,无污染、无毒物,溶氧足,即:水要“肥、活、嫩、爽”。水肥是指肥度适中,从黄绿―油绿―茶褐色逐步加浓,水的透明度从35厘米,最后控制在20~25厘米范围。水“活”是指定期注入新水,通常为每周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左右,以保证水中含有充足的溶解氧,其含量应在3.0毫克/升以上,浮游生物具有旺盛生长能力。水“嫩”是指水色随阳光强弱而变化,表明浮游植物生长旺盛。水“爽”是指水中悬浮得泥沙质颗粒少,有利于水生饵料的繁育增长。
凡水质恶化、变质,都对蝌蚪生长不利,应及时通过排放池水,增加肥度等办法调整。注意防止有毒水侵入蝌蚪池以及池塘渗漏。
3、水温、水深控制
水温的调节与水量的控制是蝌蚪期人工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蝌蚪生长发育初期,气温较低,这时可以通过调节灌水量提高水温,即白天浅灌水,晚上深灌水,晴天浅灌水,阴雨天深灌水。水层浅,阳光照射后水温提高快;夜晚及阴雨天温度低,通过深灌水有利于保持水温。浅灌水水深为20~30厘米,深灌水水深为40厘米。
蝌蚪生长发育中期,时值6月中旬后,气温较高,有时达30℃以上;有时夜间气温又较低。如果水温达到25℃以上时,就要采取深灌,加深水层,加大流量和流速,降低水温;如果水温较低,可以浅灌,使水面充分吸收日光热能,提高水体温度。
蝌蚪日龄达到1个月后,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取食量及排泄量很大,耗氧量也高,要加强灌水,保证水质清新和充足的溶氧量。由于蝌蚪喜欢在静水中生活,在排水、灌水时要注意尽量使池水平静,流速不可过大。注意,灌入的水和池水温差不能过大。
在排灌水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蝌蚪的流失,即经常检查出水口的纱网,及时除去纱网处杂草、淤泥;破损的纱网要及时更换并要牢牢固定好。
4、疾病预防
蝌蚪因病死亡的数量很大,必须引起注意。对孵化池进行定期消毒,一般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进行。另外,对于饲养蝌蚪的饵料,也要保持清洁,特别是饵料盘应经常清洗消毒。
5、敌害预防
通过长期的实地观察发现,对蝌蚪危害最大的是鸟类。因此,为了防止鸟类侵袭,在蝌蚪池周围要布设鸟网。另外,在林蛙人工养殖的实际生产中,一些水生动物,如龙虱、蚜虫、蜻蜓幼虫及红娘华等,也危害蝌蚪,发现这些害虫时要及时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