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预防蜂病发生的综合措施

浏览次数:964
    在养蜂实践中,发现蜂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技术有直接关系。尤其在我国北方春天早、晚温差较大,蜜粉源稀少时,蜂群最容易发生蜂病。一经发病,势必造成损失、影响蜂群的增殖和经济效益。因此,春季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措施控制蜂病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放蜂场地的选择和处理

    养蜂者选择场地最基本条件应背风向阳、地势干燥。春季应选择柳树种类较多,以槭树科植物为主的浅山区或采伐迹地,只有保障蜜粉源充足,才能繁殖强群、增强蜜蜂的抗病力;在养蜂实践中,养蜂者为减轻劳动强度,都习惯利用上年放过蜂群的场地再次摆放,为预防蜂群交叉传染上各种疾病(尤其是白垩病),在蜂群摆放前15~20天用1%~3%的烧碱水溶液喷洒场地,5~7天后再撒些生石灰进;行消毒灭菌。最好在非防火期,抓住时机用火焚烧场地、高温杀菌。场地摆放上蜂群后,要挖排水沟,保障雨天流水畅通。否则,蜂场因潮湿会诱发蜂病。另外,蜂场之间直径距离应在10~15公里以上,以免蜂群拥挤,造成蜂病交叉感染,使蜂群损失严重。

    2、解除越冬期蜂群的调整

    在北方蜂群经过长达120~140天的越冬期后,应选择气温在7℃以上、微风或无风天气,抬出越冬蜂群促其排泄。当天将蜂巢内的死蜂全部清理干净,蜂箱潮湿的要换掉,合并无王群和弱群;根据养蜂生产的需要选择6框蜂的强群做父群,进行培育雄蜂,并平衡其它蜂群;转地饲养的蜂群要蜂略多于脾,定地饲养的蜂群蜂脾相称就行,群内留足饲料。蜂群排泄后的3~5天内,狠治蜂螨1~2次,降低蜂螨对蜂群的危害,使蜜蜂健康的生长。并根据排泄时间的早、晚情况,酌情进行囚王和控飞。饲养观察发现蜂群进行早繁殖,在外界无蜜、粉源和气温较低的条件下,蜜蜂为哺育大量幼虫、一旦连续变天蜜蜂无排泄机会,使其发生消化不良或爬蜂病;尤其早繁时靠喂糖水、花粉或代用花粉,羽化出房的蜜蜂体质差,蜂群易感染蜂病。因此,在我国北方不提倡蜂群进行早繁殖。

    3、创造适宜的繁殖环境

    春季蜂群加入花粉脾即为春繁开始。为预防蜂病的发生,促其蜂群健康繁殖,首先要根据出窖蜂群的群势进行保温,群势软弱的要进行内、外保温,并在外保温物上撒些生石灰。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蜂病的发生与长期使用稻草垫做保温物有直接关系。稻草垫的缺点是:补喂糖水时,蜜蜂排出的水分被稻草垫吸收,而不能直接排出去,蜜蜂在潮湿的条件下就会发病;其次稻草上有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残留药物,往往会造成蜜蜂轻微农药中毒,影响蜂群的繁殖。为预防蜂病的发生,最好将野外割回的杂草放入编织袋内做成垫进行蜂群内保温,并选择良好天气经常晾晒保温物,保持蜂箱内干燥。检查蜂群时要削除非种用雄蜂,因为雄蜂营养需求量大,春季在外界蜜、粉源稍差时,雄蜂幼虫发育期易患病;春繁时遇到下雪天气要对蜂群进行控飞。但不可采取关闭巢门的方法,这样容易使蜂群伤热,造成“插花子脾”。气温低时尽量不开箱检查蜂群,防止冻伤蜜蜂幼虫。

    4、及时淘汰劣质蜂王

    众所周知,优质的蜂王是繁殖强群的关键措施,而劣质的蜂王不但群势繁殖不起来,且又是诱发蜂病的隐患。尤其春季群势、外界气候、蜜粉源尚不具备育王条件。检查蜂群时发现产卵异常的蜂王,总舍不得淘汰,直到培育出新王才更换,也由此使蜂群染病。防治措施不得利,以至蔓延整个蜂场。所以,不是以育种为主的蜂场尽量少饲养近交系、人工授精和3年以上的老王。多饲养一些抗病力强的自然交尾的杂交种蜂王,发现劣质蜂王及时淘汰、合并群势,控制因蜂王因素诱发的蜂病。

    在蜂群的饲养管理中,预防蜂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时刻做好蜂病的预防工作,使蜂群健康的繁殖壮大,才能生产出优质的蜂产品、提高养蜂收入。


[ 特种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