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养兔生产

浏览次数:711
    养兔生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适于不同规模饲养的特点,成为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全面了解河南省养兔生产实际情况,分析面临的形势及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我省养兔业良性发展,河南省畜禽改良站自6月份开始组织了全省养兔业基本情况摸底调查。

    1 养兔生产基本情况

    受国际市场影响,我省养兔业几起几落。2001年是高峰,后由于欧盟对我国兔肉封关,兔肉价格下跌,养殖户大量转产。自2004年8月26日重返欧盟市场后,市场一直平稳恢复,但仍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全省兔存栏2145万只,出栏3038万只,兔肉产量43551吨,与2003年同比分别增长10.76%、19.72%和19.5%。规模养兔已占一定比例,据调查,目前全省基础母兔存栏:200~500只的场299家,存栏78097只;500~1000只的82家,存栏49920只;1000只以上的63家,存栏120900只。全省有兔肉加工厂5家,年加工能力533吨,产值1600万元。兔业市场6个,兔毛加工厂3家。但总体上看,与猪禽业相比,养兔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带动作用小。

    1.1 基本特点 首先是区域分布明显,毛兔主要分布在驻马店、平顶山,肉兔主要在濮阳、焦作、洛阳,獭兔主要在安阳、周口、新乡。这种区域分布为养兔业区域产业开发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外向型特点突出。目前仍然主要依赖外销维持发展;第三是在畜牧生产中受重视程度不够。

    1.2 兔皮价格节节攀升,市场风险犹存 自2003年下半年始,国际市场毛领路兔皮需求加大,兔皮价格上扬,肉兔价格不足獭兔的三分之一,养殖户扩大规模,增加留种,部分肉兔养殖户转养皮兔。种獭兔每组(3母1公)400元以上。獭兔皮价格一般在:20元/张(三级,)到70元/张(特级)之间;商品獭兔2.5千克成本约在30元,3千克活兔70元/只,2千克50元/只,3千克重前出售效益最高。须注意:一是兔皮价格较高,进一步上涨空间不大;二是生产量逐步加大,供不应求的局面即将缓解;三是国内外市场对獭兔皮的需求量有限。预计随着下半年对秋冬兔皮采购量的增加,行情将有所上升,但幅度不会太大。

    1.3 兔毛价格高位运行,养殖效益回升 市场剪兔毛平均价130元/千克,拔毛180元/千克,创6年来的最高记录,出口量和价格近历史最高水平,兔毛市场首次出现供不应求局面。

    毛兔使用年限4~5年,年只均产毛1.3千克,年饲养成本在100元左右,按现行价格,不计人工和折旧,饲养一只毛兔年盈利70元左右。只要兔毛价格不低于120元/千克,养毛兔仍有利可图。2005年兔毛产量不会有较大的突破,价格有望继续攀升,行情在今后2~3年内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但应该注意的是,发展毛兔项目饲草要均衡、充足,操作要熟练,技术、管理水平要求高,只有提高个体产量,才能取得高效益。

    1.4 肉兔行情稳步增长,出口内销两旺 存栏量增加,消费量上升,兔肉供不应求。据调查,我省各地现行肉兔平均价格在8元/千克,高于2003年的7.25元。

    养肉兔投资少、技术要求低、周转快,适合不同层次养殖户,种兔的价格只有毛用种兔价格的一半,肉兔饲养周期一般只需3个月,以目前市场价格推算,养肉兔有钱赚。

    随着需求量加大,活兔价格将稳定在8元/千克左右。依据是:①国内兔肉生产能力降低。目前肉兔饲养量较3年前下降2/5,短期内恢复比较困难;②獭兔高效益冲击肉兔市场,减少了肉兔的存栏;③肉兔需求范围拓展。国内科研实验用兔量逐渐加大;④国内兔肉消费市场苏醒。兔肉具有高蛋白、高赖氨酸、高消化率和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能"三高三低"的特点,代表着动物性食品需求的方向。

    1.5 种选育情况 我省是全国养兔大省之一,各类兔都有饲养,饲养品种主要有:獭兔、日本大耳白、新西兰、哈白兔、加利福尼亚、德国长毛兔等品种。多年采,各地建设了一批种兔场,引进了一些种兔,并进行了新品种选育,先后育出了西平县"953"巨型长毛兔,清丰县皮肉兼用兔"豫丰黄",郑州"香山系长毛兔"等。但总的来看,与实际需要相比,无论是种兔质量和数量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兔业市场发育不健全,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屡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价格波动大,生产起落多,极大地制约了养兔业的发展。

    2.1 产业化程度低 规模小、档次低、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基本处于自由发展状态,缺乏规模场和龙头企业,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2.2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表现在炒种多,育种少,曾经出现过的"獭兔热"、"毛兔热",主要是炒种谋利,误导生产;缺乏种兔饲养和品种标准,合格种兔场不多,行情好时有商品兔当种兔买现象;品种退化严重,遗传不稳定,表现在血统不清,体型小,被毛稀,毛色杂,枪毛比例高,平整度差等。

    2.3 市场体系不健全 产品收购主要靠小商贩走村串户,渠道单一、狭窄,不同环节利益分配不均,信息反馈慢,市场大起大落,挫伤了农民的养兔积极性。存在"三多三少",即炒种、供种的场户多,商品生产少;普通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原料级产品多(如白条兔、原毛、生皮),深加工产品少。

    2.4 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滞后 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棚架严重;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跟不上,疫苗、兽药、添加剂质量不高,流行病暴发时有发生,养殖户无安全感。

    2.5 质量、品牌意识不强 国际市场对兔产品质量要求高,需求量加大,国内仍停留在原始的初级阶段,原字号产品多,竞争力差,经济效益低。

    3 应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3.1 必须走产业化之路 只有形成产加销和科工贸一体化,建立相互促进、互相依存、协调发展、利益分配合理的良性机制,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提高兔业整体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依靠科技求发展 引进适吊高新技术和机械设备,搞好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形成系列,提高附加值,创出名牌,提高效益。搞好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培养技术型养兔场长、养兔能手等,通过科学饲养、规范管理、提高养兔业的整体水平。

    3.3 树立品牌意识 建立基地,形成规模,培育特色,叫响品牌。把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形成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改进工艺,增加品种,提高质量。

    3.4 建立协会等自我服务体系 兔业不稳的重要原因是市场主要在国外,没有顺畅的销路和广阔的市场,就没有稳定的生产和效益。养兔既要有千家万户饲养,又要有龙头企业的投入和经济合作组织的参与。今后要建立养兔协会,搞好自我服务,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3.5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包括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生产产品的标准化,质量安全体系标化,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品种标准的制定等。
 


[ 特种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