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仔兔轮状病毒病

浏览次数:372
  秋季天气多变、多雨潮湿,易引起仔兔轮状病毒病多发,养殖户要做好防治工作。

  本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仔兔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仔兔腹泻为特征。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兔的肠内容物及粪便中,18℃~20℃室温中经7个月仍有感染性,病兔及带毒兔是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发生于2~6周龄仔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成年兔隐性感染而带毒,不表现临床症状。本病常呈突然爆发,迅速传播。

  1.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2~4天。突然爆发,病兔昏睡,减食或绝食,排出稀薄或水样粪便。病兔的会阴部或后肢的被毛粘有粪便,体温正常,多数于下痢后4天左右因脱水衰竭而死亡,死亡率可达40%。青年兔、成年兔大多不表现症状,仅有少数表现短暂的食欲不振和排软便。

  2.病理变化。解剖检查可见空肠和回肠部的绒毛呈多灶性融合和中度缩短或变钝,肠细胞变扁平,肠腺变深。某些肠段的黏膜固有层和下层水肿。

  3.防治措施。加强卫生防疫和消毒措施,发生本病时,发现后立即隔离,全面消毒,死兔及排泄物、污染物一律深埋或烧毁。



[ 特种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