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蛇舌草,蛇?草,鹩哥利。
【来 源】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diffusaWilld.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白花蛇舌草为一年生小草本,高20~50厘米;茎略扁,细长,从基部开始分枝,叶对生,膜质,无柄,线形,长1~3厘米,宽1~3毫米,顶端急尖,仅具1条主脉,托叶长1~2毫米,基部合生,顶端芒尖。春、夏季开花;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无花梗或有短的花梗,梗长通常为2~5毫米;萼管球形,长约1.5毫米,4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5~2毫米,顶端渐尖,边缘有缘毛;花冠白色,管状,长3.5~4毫米,冠管长1.5~2毫米,顶部4裂,裂片卵状长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4枚,着生于冠管喉部,花药突出于冠管外;花柱长2~3毫米,顶端2裂,裂片广展。蒴果膜质,扁球形,直径2~2.5毫米,顶部有宿存的萼檐裂片,长1.5~2毫米。种子细小,有棱,种皮干时深褐色。
喜生于水田田埂和潮湿的旷地上。分布于我省各地及海南、广西、云南、安徽等省区。亚洲热带地区亦有分布。
【药 材】
产地:我省各地有产。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拔取全草,除去泥土,晒干。
性状:常缠绕成团状,灰绿色或灰褐色。有主根一条,粗2~4毫米。茎圆柱形,纤细而卷曲,无毛,从基部分枝,粗约1毫米。叶对生,无柄,多皱缩或破碎脱落,完整叶展平后呈线形,长1~3厘米,宽1~3毫米;托叶长1毫米左右。叶腋可见单一的花或蒴果,花白色,蒴果小,扁球形,石榴状。气微,味微苦。
质量要求:以叶多、色灰绿、具花果者为佳。
包装贮藏:捆压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处。
【药理】
增强免疫功能体外试验表明本品抗菌效价很低,但内服后抗感染作用明显,系通过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加白细胞吞噬功能以提高血清杀菌力,给药组白细胞吞噬刚果红的能力较对照组提高4倍。镜检可见网状内皮系统显著增生,网状细胞增生肥大,胞浆丰富,吞噬活跃,淋巴结、脾、肝等组织中嗜银物质呈致密化改变,显示机体防御功能加强。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使小鼠脾脏中溶血空斑数显著增加。
抑瘤作用白花蛇舌草在体内对白血病细胞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白花蛇舌草素对小白鼠腹水肝癌细胞有抑制、杀灭作用,1毫克白花蛇舌草素于24小时内可使0.2毫升腹水肝癌细胞全部死亡。白花蛇舌草在体内对大鼠瓦克癌256、小鼠宫颈癌14、肉瘤180、肝癌实体型、艾氏腹水癌腹水型转皮下型均有抑制作用。白花蛇舌草能使小鼠肉瘤180细胞分裂相尤其是有丝分裂相显著抑制、瘤组织坏死。所含三萜酸类对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宫颈癌14、肝癌实体型、肉瘤180,香豆精类对子宫颈癌14、肉瘤180、肝癌实体型、多糖类对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艾氏腹水癌皮下型,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认为白花蛇舌草是一种广谱抗癌药,所含抗瘤成分不是一种。故用白花蛇舌草素治疗的肉瘤180小鼠,除肿瘤细胞受抑制外,肿瘤周围组织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结、脾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及肝中淋巴灶形成,枯氏细胞增生肥大明显。
抑制生精作用本品具有抑制小白鼠精原细胞发展到初级精母细胞的作用,而致曲细精管成为空腔。临床研究也表明:口服本品3周后,受试者精子数均有明显减少。
抗蛇毒作用本品水提液可降低小白鼠的银环蛇毒中毒小鼠的死亡率。
毒性本品乙醇提取物给小白鼠腹腔内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0.4克/公斤。本品粗提物给小鼠灌胃半数致死量为8.7克/公斤。
【炮 制】拣除杂质,整理洁净,切段。
【医疗用途】
性味:苦、甘,寒。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抗肿瘤。用于肠痈,肺热喘咳,湿热黄疸;近有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胆囊炎,软组织感染,妇科炎症,肺炎,泌尿系感染,细菌性痢疾,多种肿瘤。外用治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30~90克,水煎服,或鲜品捣汁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