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浏览次数:402
  病原:魏氏梭菌即产气荚膜杆菌,一般可分为a、b、c、d、e、f六型。兔魏氏梭菌病主要由a型引起,少数为e型。

  流行特点:各种年龄和品种的兔均可感染发病,以1~3月龄的幼兔较多发生,纯种毛兔和獭兔较易感染。发病不分季节。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

  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粪便和消化道中,因此寒冷、饲养不当以及饲喂过多精料时可诱发本病。

  病理变化:尸体脱水、消瘦,腹腔有腥臭气味,胃内积有食物和气体,胃底部粘膜脱落,有出血和大小不一的黑色溃疡(如图)。肠壁弥漫性充血或出血,小肠充满气体和稀薄的内容物,肠壁薄而透明。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盲肠浆膜明显出血,盲肠与结肠内充满气体和黑绿色水样粪便,有腥臭气味。心外膜血管怒张,呈树枝状。肝与肾瘀血、变性、质脆。膀胱多有茶色尿液。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发因素,精料不宜过多饲喂。严格执行各项兽医卫生防疫措施。预防接种魏氏梭菌灭活苗。发生疫情时,立即采取隔离、消毒、淘汰病兔等措施。

  治疗:病初用特异性高免血清治疗,每千克体重2~3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药物治疗可用下列抗菌素:红霉素,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如配合对症疗法(补液、内服食母生、胃蛋白酶等消化药),疗效更好。 



[ 特种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