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病防治技术:貉巴氏杆菌病

浏览次数:768
本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貉和多种毛皮动物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呈地方流行,给毛皮貉饲养业带来颇大经济损失。

1.病原

本病病原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组织涂片用美蓝染色,菌体两端浓染为其主要特点。本菌抵抗力不强。58℃20分钟杀死,各种消毒药都能很快杀死。

2.流行特点

麝鼠、貉、水貂、狐均易感,特别是幼龄毛皮动物最易感。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喂患有巴氏杆菌病动物饲料及副产品。被污染饲料和饮水也可引起本病流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皮肤、黏膜感染。经消化道感染时,本病发生突然,很快波及大量毛皮动物。如经呼吸道感染,则呈现地方性散发流行。

3.临床症状

本病多呈急性经过。一般病程12小时至2天,个别长达5~6天。貉常发生下痢,精神高度沉郁,食欲缺乏,有时呕吐,步行摇晃,粪中有血液和黏液,可视黏膜青紫,消瘦。当神经系统遭到损害时,伴发有痉挛和高度收缩的咀嚼运动,常在神经病症状发作后死亡。还有个别病例出现心悸和呼吸快,体温40.8~41.5℃。

4.解剖病理改变

在肋膜、心肌、心内膜上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肺呈暗红色,有大小不等点状或弥散性出血症。肺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胃黏膜有点状或带状出血,有时出现溃疡。小肠黏膜有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在肠腔内常含有血液和黏液。

5.诊断

据流行病学、病理解剖和临床症状只能做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主要根据细菌学检查。

6.防治

(1)预防:定期进行巴氏杆菌苗的接种。严格防止饲料污染,对可疑肉类饲料要熟喂。建立健全兽医卫生制度,定期消毒,防止畜禽进入兽场。

(2)治疗:抗巴氏杆菌病血清注射,成貉皮下注10~30毫升。青霉素肌肉注射,貉每只20万~40万国际单位,每天3次;也可以投给复方新诺明,按每千克体重0.2~0.3克,每日1次拌料喂服。连续投药5~7天。


[ 特种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