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是由病毒引起、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特征为剧烈下痢,在粪便中含有灰白色脱落肠黏膜、纤维蛋白黏液块,白细胞显著减少和严重的胃肠炎性变化。
1.病原本病病原为貉肠炎病毒,具有细小病毒群的主要特征。从病毒来看,貉肠炎病毒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有关缘关系,其各自所制疫苗可互免,得到保护;但对犬细小病毒性肠炎保护差。
2.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传染源是病貉、耐过貉(至少带毒,排毒一年以上)。患泛白细胞减少症的猫,病毒性肠炎貉和患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犬,均可致貉发病毒性肠炎。主要由直接或间接通过消化和呼吸道传染,也可经病貉的粪、尿和唾液撒播。由于污染饲料、水源用具和环境,使易感动物受到传染。
本病在幼貉群中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可达50%~60%,致死率最高达90%;成龄貉发病和死亡率一般多为20%左右,且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患病康复貉可获较长时间的免疫力,但仍带毒,为最危险的传染源。
本病多发于6~10月间,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会引起地方性流行,以致第二年分窝前后的幼貉群中再发生。
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5天左右,急性经过发病次日即有死亡,以4~14天为最多,15天后逐渐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经过。
患貉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被毛蓬乱缺乏光泽,渴欲增加,有时出现呕吐。排粪初软后稀多黏液,呈灰白色,少数为鲜红色、红褐色,逐渐呈黄绿色水样,有时见到带有条状血痕的粪便。随病势的加重,粪便中混有多种颜色的黏膜,脱落黏膜厚薄不一,呈灰色、黄白、白色、奶酪色,黑色煤焦油样。严重腹泻者,常呈里急后重,后期多表现为极度虚弱和消瘦,眼窝塌隐,最后衰竭死亡;康复后的貉,如再次复发,多预后不良。白细胞明显减少,大多数病例常因并发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而使病情加剧。
4.解剖病理改变
以急性肠卡他性、纤维素性、出血性肠炎变化为特征。小肠常呈急性出血性炎症,肠内混有暗红色血样内容,外观呈血肠样,有的肠内容呈黄绿色水样。亚急性或慢性经过死亡的貉,肠壁有纤维素样坏死病灶,肠系膜淋巴结多数肿胀,部分脾肿,胆囊充满胆汁,肝呈土黄色、质地脆弱。
5.诊断
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白细胞锐减可作初步诊断;确诊,可进行特异性的血凝及血凝抑制诊断技术或病毒分离鉴定。
6.防治
用抗病毒性肠炎疫苗每年定期预防接种,以控制本病的发生。
平时必须加强饲养卫生管理,严格控制由疫区引种,非疫区引种也须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再混群饲养。
可用貉病毒性肠炎疫苗作紧急预防接种,同时对患貉用抗生素配合对症治疗,从而控制细菌的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