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872(蚕桑)

浏览次数:530
    品种来源:871×872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

    审定情况:1995年通过国家蚕品种审定。它克服了一般多丝量品种体质弱,秋蚕期产量不稳,繁育性能较差的缺点,适应目前长江流域以及北方蚕区,是春秋兼用多丝量品种。目前已在江苏、四川、安徽、山东、陕西等省推广。

    杂交种性状:

    871×872为中×日二化性杂交种,正交卵色灰绿色,克卵数1700粒左右,反交卵色灰紫色,克卵数1800粒左右,孵化、眠起、老熟齐一,食桑旺盛、蚕体粗大、青白色、普斑、茧形大而匀正,茧色洁白。抗氟性比苏5×苏6、菁松×皓月显著强。制种性能良好,原种繁育系数较高,中系具有普斑限性特点,制种时可简化雌雄鉴别手续,提高劳动效率。茧层率24~25%,茧丝长1200~1400米,解舒率75%左右,净度94~96分,鲜毛茧出丝率18~20%。

    饲养注意事项:

    ①做好催青保种工作,以达到孵化齐一的目的;

    ②做好各阶段的消毒防病工作,杜绝病源,防止遗失蚕;

    ③收蚁及各龄饷食用叶宜新鲜、适熟、偏嫩;

    ④本品种5龄食桑快,食桑量多,张种用桑片叶需650~670kg;

    ⑤防止高温闷热,在持续32℃高温,要加强通风换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

    ⑥老熟齐一,要及早做好上簇准备工作,上簇不宜过密,簇中不能闷热,要加强通风排湿,簇中目的温度23~24℃为宜,开始上簇时温度宜偏高,有利提高结茧率,减少不结茧蚕。
 


[ 特种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