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冬闲田以稻草、粪料为主要原料栽培蘑菇,可大大增加收入,栽培后的残料还可直接还田或作为生物有机肥的原料。现将利用冬闲田栽培蘑菇的技术介绍如下:
培养料配方堆料时以每平方米菇床计,用干稻草12.5~13.5公斤、菜子饼0.8公斤、石膏粉0.45公斤、过磷酸钙0.45公斤、复合肥0.45公斤、石灰粉0.45公斤。每亩所需原料可按每亩冬闲田单层栽培面积为390~400平方米折算。
建堆流程原料进堆料场→干稻草浸水预湿12~18个小时→建堆铺草料(堆宽2.5米,顶高1.5~1.6米,四边高1.2~1.3米)→逐层垂直建堆。石灰在第一次翻堆时加入,菜子饼等辅料在建堆时逐层加入。从第三层开始调水,逐层泼浇入堆内,堆料后每隔5天翻堆一次并控制好堆料湿度。堆好的优质培养料标准为:稻草原形尚在,呈黄棕色或棕褐色,韧性不强,无严重氨气味和其他腐败性气味,含水量为60%~65%。
整畦搭棚一般采用拱棚式、单层栽培床栽培,棚高1.7~1.8米、宽4米、长10~15米。先在棚中心做宽为1.6米的栽培床,中心栽培床两边各留宽为40厘米、深为25厘米的操作道,然后在两边操作道的另一侧各做60厘米宽的栽培床,棚边各留20厘米的空隙。拱棚覆盖方式可采用“三明治”式,即中间为草苫,里外层都为薄膜。
铺料铺料要做到厚薄均匀,厚20~25厘米,培养料含水量应保持在60%~65%。
播种当料温降至28℃左右时及时播种。播种时将菌种从瓶中挖出打散,均匀撒播于料面或料间隙中,然后用清洁木板压实打平料面,以利于菌种与培养料的接触。
发菌管理播后1~3天以保湿换气为主,温度控制在28℃以下,以促使菌丝尽快萌发;播后3~7天菌丝基本萌发并开始吃料时,结合换气少通风;播后7~11天菌丝开始横向吃料,通风量应逐渐增加,以促进料内菌丝的粗壮生长;播后10~15天料层内菌丝纵深生长1/2以上时覆土。
覆土选当年未施用蘑菇培养残料的田地,取耕作层以下的土壤打碎成直径为1~1.5厘米的土块。一般选湿而不黏、干而不散、疏松透气、保水力强、有一定肥力、pH值为7.2左右的壤土或沙壤土做覆盖土。覆土前应用农药除去土中的杂菌和害虫,料面用1∶1等量式500~800倍的波尔多液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