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出菇期生理病害的防治

浏览次数:444
    双孢菇又名白蘑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双孢菇培养料床覆土15天左右,有2/3菌丝长出土表,即可进行喷水催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此期要注意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一、菌丝徒长(冒菌丝)

    症状表现为菌丝布满土表不能及时倒伏。发病原因:菌种培养温度过高(22℃以上);菇棚通气不良,空气湿度大;菌种气生菌丝长得过旺;培养料腐熟过度,速效养分多。防治方法:挑选那种半基内半气生型的菌丝来接种;防止培养基过湿,分解速度过快,控制温度与水分含量,避免过度腐熟;降低菌种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2℃左右;及时用刀划破徒长菌丝的菌皮,加大通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喷重水,促菌丝及时出菇。

    二、菌丝结块

    症状表现为培养料面或土层上出现一块块短而浓密的菌丝块。发病原因:主要由于菇棚温度高、培养料腐熟过度、覆土偏晚、通风不良造成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等几种情况综合引起。若气生菌丝长得过旺也可引起菌丝结块。防治方法:合理喷水,掌握好空气相对湿度,并摘去菌块,不久即会形成籽实体。

    三、死菇

    发病原因:主要是冬季菇棚气温偏低,每天有12个小时菇棚内气温在10℃以下时极易发生死菇;有时菇棚湿度过大,覆土后喷水量偏高;白天夜间温差过大,长期超过10℃以上也易死菇;另外,出菇过密,采菇时不慎松动周围菌丝,影响旁边小菇吸收营养,造成部分小菇死亡;结菇部位过高,有病虫害或药害等均易造成死菇。防治方法:安排好生产季节,加强菇棚保温措施;加强通风、防止结菇部位过高;防治病虫和杂菌,正确使用农药,注意不要用对食用菌品种产生有害反应的农药。

    四、薄皮病

    此病的症状表现为菌盖薄、菌柄细、早开伞。发病原因:温度过高;出菇过密;通风不良;湿度过大。防治方法:通风降温,减少喷水,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五、硬开伞病

    发病原因:气温变化过大,温差超过10℃以上时易诱发此病。防治方法:注意秋季保温防寒,并注意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六、红根或绿根病

    此病症状是菇脚发红或发绿,菌盖颜色正常。发病原因:出菇前喷水过多,喷施葡萄糖过多;培养料偏酸;通风不良等都可发病。防治方法:应加强通风,避开在高温时喷水,喷水与喷糖液时,根据空气相对湿度和培养料、菇的干湿情况,尽量掌握在籽实体生长最适宜的范围内,出菇期土层含水量不宜过高。采菇前停止喷水,并适当通风。

    七、水锈病

    此病症状主要是籽实体上有锈色斑点,甚至斑点连片。发病原因:籽实体出土后,床面喷水后没有及时通风,籽实体上水滴未及时蒸发。防治方法:喷水后及时适当通风。

    八、平顶、凹心菇

    此病主要症状是菌盖平或者凹心。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培养料内覆土层含水量不足或空气相对湿度偏低,会出现平顶、凹心或表面有鳞片。防治方法:及时补充水分,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

    九、畸形菇

    此病症状主要是菌盖高低不平,菌盖不圆整,菌柄长,菌盖小。发病原因:覆土粗土粒直径过大,硬度过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高于0.3%)。防治方法:覆土土粒不要太大;加强通风换气,取暖炉子要放在室外,采用火道送暖,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十、地雷菇

    此病症状主要是菌盖顶上粘有泥土,也叫顶泥菇。发病原因:培养基过湿,培养基内混有泥土;喷水时,菇棚温度过低,结菇过早;通风过多,覆细土过迟。防治方法:培养料不要过湿,培养料内不要混进泥土;调水后,减少通风,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在粗土层尚未形成小菇蕾时盖细土,防止过早结菇。


[ 食用菌栽培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