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菇的栽培要点

浏览次数:541
    野生菇是近几年在我县推广种植的优势驯化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一、培养料的准备及配制、发酵

    1.培养料准备

    培养料的主料为麦草(或棉籽壳)、牛粪,要求干燥新鲜,没有霉变。辅料有尿素、麸皮、石膏、过磷酸钙、石灰等。

    2.培养料的配方(100平方米)

    干牛粪15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石膏25千克、麦草(或棉籽壳)1000千克或1500千克、尿素10千克、石灰10千克。

    3.培养料发酵

    ①预堆 将草料浇水浸泡,使之吸水湿透,堆制两天后建堆。

    ②建堆 在干净的地面上撒少许石灰,再铺一层20厘米厚的草料,将拍碎的牛粪、尿素、过磷酸钙等辅料混合铺在草料上,厚度为5厘米左右,如此反复建成宽约2米、高1.5米的料堆,用塑料薄膜覆盖后保温保湿发酵。

    ③翻堆 建堆后第6天堆内温度60~70℃时第1次翻堆,加入石灰,调节堆内水分。依次翻堆4~5次,若出现虫害可进行杀虫处理,直到培养料腐熟达到栽培质量标准为止。此时培养料含水量60%~70%,用手握料可见水但无水滴出,pH值7.7~8,无臭味。

    二、播种

    1.播前准备

    播前将床架、菇房地面、墙壁用石灰水或6%的液碱水进行彻底消毒。

    2.培养料上床

    培养料上床,厚度10~15厘米,整平床面,同时在播前按每0.1平方米床面喷施50克左右(每包对水100千克)的蘑菇健壮剂,以提高产量。

    3.播种

    当料温稳定在28℃以下不再上升,同时气温在30℃以下时,按750毫升/0.25平方米的用量进行撒播或穴播、条播。播种均匀,拍平盖好培养料,保证湿度。

    三、料层发菌管理

    1.通风换气

    如气候较干旱,在播种后2~3天内以保湿为主,即关窗或小通风,到第7天菌丝搭上料层后通风可逐渐加大。如床面过干,可间接喷水,以促进料面菌丝的生长。

    2.撬料发酵

    在菌丝生长10天后,因料过湿或通风条件差,生长速度缓慢,可用双齿耙,从床面插到床底,撬松料层1~2次,改善通风条件,促进菌丝向下生长。

    3.病虫害防治

    覆土前及时消灭病虫害,提高出菇质量和产量。

    四、覆土

    1.覆土的选择

    覆土以有机质含量1.5%以上的壤土为好。

    2.覆土时期与厚度

    当菌丝大部分伸展到床底时,为覆土适期。先覆粗土2.5~3厘米,隔10天左右,再覆细土10厘米。

    3.覆土层的调水

    一般覆粗土后1~2天开始调水,连续调水3次。在用水量上采用两头轻、中间重,第1天调水3.5~4千克/平方米。第2天调水5千克/平方米,第3天调水3~3.5千克/立方米,含水量18%~20%,覆细土2~3天后,调水5千克/平方米。当菌丝长到细土面时,加强通风,跟着覆第2次半干半湿的细土,调水2.5千克/平方米,轻喷勤喷。

    五、出菇期管理

    1.水分管理

    出菇期的水分管理要看菇调水,同时要根据培养料及土层的干湿情况、天气变化等灵活掌握。一般在蘑菇实体如黄豆大小时,调1次重水。进入出菇高峰不调水。出菇快结束时,根据土层的干湿度,床面适当补充水分,出菇低潮时不调水,床面停水期间要喷空气水,增加相对湿度,有利于子实体的发育。

    2.通风换气

    出菇期间通风换气要和保湿结合起来,尤其前期气温高、出菇多、呼吸旺盛,要加强菇房的通气,降低室温,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保证蘑菇的正常生长。

    3.清除老根、死菇

    采菇后,及时清除死菇、老根等,在空穴处及时补上湿润细土,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及下一批出菇。

    4.喷施蘑菇健壮剂

    在出菇期间,当每潮蘑菇子实体如米粒至黄豆大小时,可结合喷水喷施蘑菇健壮剂1~2次,用量50克/平方米,促进其新陈代谢,提高产量。

    5.防止高温死菇

    出菇期间,菇房中的温度连续几天在22℃以上,幼菇就会死亡,要加强通风,提高蘑菇的生活力,减少死菇。

    六、采收

    野生菇的采收,要根据菇型、气温、养分,在未开散前及时采收,保证蘑菇的质量。


[ 食用菌栽培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