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仿野生大田栽培新技术

浏览次数:1055
    竹荪是我国的传统特产,肉质脆嫩,食味佳美,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作用。过去竹荪栽培以竹木为培养料,周期长,产量低。近年来通过对菌株的不断驯化选育,已筛选出适合在野草、农作物茎秆、下脚料上生长的萆生竹荪新菌株,现将其栽培和制种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培养料选择与处理。野生芦苇、皇竹草、象草、甘蔗渣、稻麦秆、谷壳、木刨花、竹屑、玉米秆、玉米芯、大豆秆、花生壳等,都可作为竹荪的培养料,多种混合或任选一种均可。稻麦秆、谷壳应与其他硬料混合。原料应晒干不发霉。硬料用车轮压破后再用,把原料不断加水淋湿,堆积发酵。每100千克(1千克~2市斤)水中加入高锰酸钾200克、尿素200克、过磷酸钙300克,拌匀后不断把原料淋湿至吸足水。淋水后把料堆成高1.2米、宽2米、长不限的发酵堆。待中心料温达65℃时保持20小时,翻堆,前后共3次。发酵好的培养料呈褐色,并带白色放射菌和芳香气味,含水量70%,pH值5.5~6。

    二、菌种制备。配方:木屑30千克,农作物茎秆碎料或甘蔗渣60千克,麦麸10千克,尿素200克,过磷酸钙300克,磷酸二氢钾200克,石膏粉1千克。原料应充分干燥,混匀(化肥先溶化再拌料),混合料含水量70%,pH值6。混合料堆积发酵3天后翻堆,共翻2次。随后装入编织袋,每袋装湿料20千克,上灶灭菌,100℃下保持10小时后出灶。冷却后铺入备好的田园凹形畦床。畦床提前3天用0.2%高锰酸钾溶液和农药消毒灭菌灭虫。混合料厚20厘米,接入二级竹荪原种,每平方米用4~5瓶。把菌种掏成鸽蛋大,2层菌3层料。接好菌后稍压实盖土1厘米,上盖薄膜遮阳保温保湿,把温度调为20~28℃。40天菌种穿透料后把它挖起掏成鸭蛋大作三级栽培种用。

    三、栽培播种和管理。立春过后气温15℃以上时开始下种栽培。栽培场地选择肥沃、距水源近的田园,整成高40厘米、宽1.2米的畦床。畦间留40厘米宽人行道,把畦床挖成深20厘米的凹畦形,畦的旁边事先种上玉米,长高后形成四分阳六分阴的遮阳物。下种前3天畦床事先灭菌灭虫(方法与三级制菌类似)。铺料前每平方米施80克复合肥,浇重水后把培养料铺上,粗料先铺底层并踩实,料厚土0厘米。然后播种,再铺第二层料10厘米厚,稍压实,再播第二层种。第三层盖料3厘米,使菌种不外露,稍压实后覆土5厘米。最后盖膜盖草遮阳。每平方米用干料25千克,菌种2.5千克,料菌比10∶1。铺料时如料水分不够要调水。发菌期间温度保持20~28℃。待菌丝爬上土面后每2天掀膜通风30分钟。菌丝布满土面后把地膜掀开,使菌丝倒伏现蕾。正常温度下60天开始出菇。小菌蕾期喷轻水保湿,大菌蕾期要喷重水。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保持畦面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竹荪成熟伸柄撒裙时间是每天早晨6时后开始破蛋,因此喷水时间安排在前一天傍晚日落后。竹荪伸柄还没有撒裙时采收。采下的子实体剥离菌托和菌帽后,立即送到食用菌脱水烘干灶摆上烘筛排湿。全部采收完毕,要即时脱水烘干,温度从37℃开始缓升,升至65℃时保持1小时,再降至45℃直至烘干,干品出灶30分钟后装入干净的塑料袋密封待售。夏秋季气温高未及时出售的竹荪很易变褐色,有条件的宜寄存在冷冻库中。

    出一潮菇后要补重水,使培养料保持原来含水量。下潮菇管理同第一潮菇,一般可出三至四潮菇,生物转化率为10%~15%,每667平方米产干品100千克~140千克,生产周期为6个月。


[ 食用菌栽培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