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袋黑木耳立体多层栽培新技术

浏览次数:414
    一、季节安排及原料准备:春季栽培出耳按排在出耳前两个月以外备料、制袋;秋季栽培出耳按排在伏前制袋(既高温期养菌),秋后(低温产耳)栽培;根据栽培规模大小备齐棉子壳、麸皮、石灰等。 

   二、拌料装袋:配方①:棉子壳93%,麸皮5%,石灰2-3%;配方②:棉子壳45%,木屑45%,麸皮8%,石灰1.5-2%;配方③:玉米芯30%,棉子壳30%,苹果木屑20%,麸皮18%,石膏1%,石灰0.2-1%。具体做法:将棉子壳皮用清水浸泡,捞出淋去多余水分,将石灰用箩均匀筛入麸皮中再与泡好的棉壳充分拌匀,使料水比达1∶1.4;拌好后装入15×30×0.04cm高密度聚乙烯袋,要求装实,上下均匀,每袋装袋后重量为0.7kg(干料0.25kg/袋)左右。

    三、灭菌:高压灭菌2.5-4小时。常压100℃,灭菌16-24小时。

    四、接种:如自备菌种需在接种前10-15天培养好菌种。采用出耳中低温型品种,如有足够的养菌时间,采用袋口接种(一点接种),如距出耳时间接近,可采用折袋扎口,两面贴胶纸两点接种。如购进菌种需订做或适宜菌龄随购随用。一点接种,每瓶栽培种可接50-80袋栽培袋,两点接种可接40-45袋栽培袋。

    五、菌丝体培养:提前做好培养室的整理灭菌等工作,培养室要求无光,温度20-24℃,空气相对湿度在55-60%,有适宜的通风条件。

    六、养菌:为了提高产量,发好的菌袋要进行养菌处理,以积累充分营养源,根据不同品种和季节养菌20-60天,养菌时一定要在无光条件下,并加强通风。

    七、篷架的搭建: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好、地面平整的地方,篷地面宽270cm,中高180cm,边高160cm,5层,每层高30cm,每两米档,可吊400袋,长度以栽培袋多少而定;篷外应有薄膜用于温度低时保温保湿、高温时防天然降雨过量;距篷顶100cm高用80-95%黑网一层遮荫。

    八、破口育耳:养菌好的袋子,春季平均气温回升到8℃以上,秋季平均温度降至18℃以下时,按每袋6-8个破“V”型口,口不能划大,总长不超过2cm,深度0.2-0.3cm,划好口及时将袋用原扎口绳绑吊于架上。袋距20cm,每篷内所吊袋必须在1-2日内完成,同时加大空气相对湿度达88%-94%,持续5-7天,待划口处耳基即将形成时进行间歇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88-94%,直到耳芽形成到黄豆大小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进入子实体管理阶段。

    九、子实体生长期管理:当耳芽长到黄豆大小时,将空气相对湿度降至83-90%,人为增湿使耳片边沿始终呈湿润状态,直到五成熟时,再拉大湿差,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94%之间,可采用早晚喷水、中午断水,使耳片呈白天干边,夜晚生长状态,干干湿湿,直到采收。

    十、采收、干制:早春晚秋栽培出耳可待耳片连体,大量弹射孢子时采收,晚春、早秋、夏季育耳,可在耳片变薄或高温通风不良、耳片有其它菌杂菌丝出现时,立即采收,采收前提前1天停水。选晴天早上采收,采收时,采大留小,尽量不要破坏培养基;采收后的木耳,立即摆在竹筛上凉晒;基部向下,晒干后用塑编织袋包装,外套透明袋防潮。

    十一、再茬耳管理:首茬采收后停水2-3天,停水其间,每袋根据采收后袋体破坏情况,原出耳处袋体与培养基脱离,可在原口附近再划一“V”型口;外界气温较高时,育二茬耳每袋可均匀再加割3-4个“V”型口,以增大出耳密度、喷水增湿与首茬耳相同。

    十三、病虫害防治:黑木耳病虫害防治必须“以防为主”。制袋过程中,首先要有无生理病害的纯菌种种源,其次制种环境要严格处理,防止环境交叉感染和菌蝇的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及时捡出,发现菌蝇及时用农药喷杀;栽培过程中,首先要排除附近的污染源,喷水过程中,发现污染袋及时处理,菌蝇或其它蚊蝇,可采用诱杀,切不可施用农药,避免农药残留。


[ 食用菌栽培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