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沼稻鳅共作模式和化肥农药说再见

浏览次数:2041
  据了解,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探索沼稻鳅共作模式,推广利用沼渣、沼液种植技术和稻鳅共作种植模式,通过发展生态循环产业链,不需要施用农药化肥,既能生产出更加健康营养的稻米,又可以有效减少污染,带动了农(渔)民增收致富。

  “利用沼稻鳅共作模式,不用农药化肥,种植的稻米晶莹剔透、软筋香甜、营养丰富,养殖的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都是纯天然有机食品啊!”10月11日,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杨集乡乡长吴晓东指着一片稻田对笔者说。这片稻田共1068亩,是范县杨集乡的刘会卷等人在李桥村、灵奶奶庙村、曹庄村等流转土地合作种植的。

  “沼气稻田泥鳅”模式对化肥农药说再见

  稻田不远处建了一个5万只种鸡规模的养鸡场,鸡粪被自动收集到鸡舍后的一个大水池,带水的鸡粪流经分离机被过滤掉粪渣,粪水进入5个封闭的厌氧池生成沼气。“沼气低于市场价卖给周边农户,沼液、沼渣就顺着地埋管进入稻田,它们不但是上等的有机肥,还能杀虫杀菌替代杀虫剂杀菌剂,也是泥鳅的营养饲料呢。”刘会卷的合伙人、八里庄村的罗瑞轩介绍:“稻田里还安装了35台频振式杀虫灯,会飞的害虫一个也跑不了。”

  告别农药和化肥,长出的有机大米售价远高于普通大米,20元一斤;再加上每亩养殖产出的七八十斤泥鳅苗,仅此两项每年户均就能增收6000多元。如今,刘会卷已是范县德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发展沼稻鳅共作。

  据了解,河南省一些沿黄地区的水源比较丰富,但土地盐碱问题相对突出,专家建议在适宜地区推广这种模式,既能靠种植水稻以水洗去盐碱,实现治理土地,又可以开拓市场实现农业增收增效。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