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编织布造礁海参养殖技术

浏览次数:1870
近年来,我国北方沿海海参池塘养殖已成为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海参池塘养殖的模式和人工礁的材料多种多样,其养殖效果参差不齐,特别是软泥底质的池塘,老化程度严重,清淤困难,海参成活率低,生长速度缓慢,病害时有发生,阻碍了海参养殖的健康发展。如何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是摆在广大养殖者面前的问题。

2003年,某养参户在100亩水面软泥底质的池塘中,采用了编织布造礁海参养殖试验,5月初放苗,亩放苗4000头,参苗规格1000头/kg,经1年时间的养殖管理,2004年5月收获,平均亩产鲜参200kg,成活率达40%,试验取得了成功,很好的解决了软泥底质池塘养参难的问题。笔者总结经验,将该项养殖技术进行推广。2004年推广面积2000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推广的同时,不断完善养殖工艺,规模逐年扩大,效益稳步提高。截止2006年底,推广面积达4万余亩,带动了一大批养参专业户致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现将编织布造礁养参技术简述如下:

一、池塘编织布造礁
采用幅宽8m,长度与池塘等同的编织布缝制成片后,平铺池底,用石块压住;用废旧泡沫切成5cm×8cm的小块做浮漂将编织布的一边浮起,成为立墙,高度1m,立墙与立墙间隔4m,立墙的方向与进、排水闸门平行;在立墙间距内,用编织布做成形状各异“波浪起伏”的人工礁,下部坠石。立墙的两面及人工礁供海参生长、摄食、活动栖息和夏眠,同时又是底栖硅藻类繁殖、生长的优良场所,为海参提供了充足的优良饵料;平铺池底的编织布阻碍了敌害生物侵袭海参,提高其成活率,减慢了池底有害物质上溢水体中的速度,防止了水质突变的发生。

二、编织布造礁步骤
1.加工 根据池塘的大小,将平铺池底和立墙的编织布缝制成一体,并绑上立墙的泡沫浮漂(1米1个)。
2.下池春、秋两季将池塘水尽量排干,把缝制成形的编织布平铺池底,石块压住,然后在立墙间距内设置形状各异的人工礁,下部坠石。
3.进水平铺池底和人工礁造好后,进水0.8m~1m,培育水质,繁殖底栖硅藻类,为苗种提供丰富优质的饵料生物。

三、养殖管理
1.放苗当进水肥水15天~20天后,立墙及人工礁表面长满了大量的底栖硅藻时开始放苗,苗种必须经过检测为不带病菌、病毒的健康苗种。苗种规格400头/kg~600头/kg,亩放苗量4000头~5000头。
2.换水 春、秋两季水位控制在0.8m~1.0m,适当浅些,光照较强,利于底栖硅藻类的繁殖和生长;夏、冬季保持水位在1.5m以上,水温相对稳定。总的原则是尽可能多的换取新鲜海水,换水可带走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带来海参的饵料,创造良好的水质环境,促进海参快速生长。
3.日常管理跟踪监测水质,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收获 亩放苗4000头左右,苗种规格400头/kg~600头/kg,经过1年至1年半时间的养殖,大多数海参达到商品规格,即可收获。海参收获后,应做好池塘的消毒处理工作,为下次养殖做好准备。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