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病原件特性进行选择
鳖类疾病的病原体有细苗、真苗、寄生虫等,寄生的部位有体表寄生和体内寄生,体表寄生有浅层体表寄生和深层体表寄生。浅层体表寄生的,可采取遍洒和浸浴的方式,深层体表寄生的,只能采用浸浴与涂抹或深层的给药方式。有些细菌性病原体侵袭部位虽是体表,但因顽固,光靠外部给药尚难达到效果,往往也靠口服给药的方式,通过机体的吸收发挥药效。
二、根据病程进行选择
对于病程较轻的病鳖,遍洒或口服给药方式即可达到药物的治疗效果,而病程较重的病鳖,则要采取浸浴给药的方式单独处理,有的时候,为了挽救个别病鳖,更快地发挥药效,则采取注射,涂抹或口灌的方法。
三、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选择
稚鳖一般不采取注射的方法给药,病情很重、体质太弱的,摄食能力减弱或不摄食,口服给药就往往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亲鳖在产卵期间,频繁地采取泼洒给药的方式,会影响其产卵率,商品鳖患病后,最适宜采取口服、遍洒或浅水浸浴的方式。
四、根掘药物理化性质进行选择
药物的药理、药效与其理化性质密切相关,理化性质影响着机体对药物吸收和分布,因此根据药物理化性质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是发挥药物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药物,如磺胺嘧啶,浸浴给药不易被吸收,无法发挥药效;而磺胺嘧啶钠在水中极易溶解,在浸浴给药时药效就会提高很多。
五、根据养殖条件进行选择
整池和养殖条件也是选择给药方式的依据。当水源供给方便的时候,可采取浅水药浴的方式,小的鳖池容易于池,清理也容易,当鳖病发生后,常将病鳖捞取,采取漫浴的方式;大的鳖池,则多采用遍洒与口服给药的方式。
“烫”就是眼皮与孵蛋接触时,感觉蛋温高于体温,具有灼热之感。此时的温度在39℃以上。因此,在孵化中、后期应避免有“烫”的感觉。
“温”就是温暖,眼皮接触孵蛋时,有一种温和的感觉。此时的温度一般在37~38℃。这种温度适用于中、后期,特别是后期(21天后),要保持温暖柔和之感,切忌烫、热之感。
“冷”就是用眼皮接触孵蛋时,有一种冰凉的感觉。正常的孵化过程中不应出现此种情况。若前期出现(前2天),则说明供温不足,会使胚胎发育迟缓,若出现在后期(16天后),则说明胚胎可能发育迟缓或胚胎已死亡,应剔除死蛋。这样才能保持孵化环境,利于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