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鳃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

浏览次数:702
    自鳖的集约化养殖以来,由于鳖病的研究滞后于生产,各种各样的疾病隐患就潜存着。其中最具危害性的,也是最难治疗的鳖鳃腺炎在这几年逐渐流行起来。笔者所在场每年因此病而造成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50%左右。这种病往复发生于亲鳖和成鳖,现在则已发展至整个生产过程。
    
    1 主要症状及病原
    
    该病主要以全身水肿和底板苍白为主。多数体表完好,极少数有疥疮腐皮等症。有些雄性甲鱼生殖器外露,有的漂浮于水面,抓它时即潜入水里,待会又浮上来,过不久即会死亡。另有少数出血型的,放入盘里挣扎不止,口鼻流血,不一会即死亡。这些甲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体质均较好,厚实不瘦。解剖观察,肠空,多为乳白色。鳃腺淡白糜烂,有分泌物,肝脏呈土黄或浅灰色。

    该病在温室养殖阶段无明显流行时间性,整个养殖过程均有发生,只是在幼鳖、成鳖阶段略多些。常温下养殖的亲鳖多见于5、6月份,产后培育不好的9、10月份也有较多。

    目前还没有有关鳖鳃腺炎的准确定论。不过大家从生产和研究中基本有了一个共识,即很可能为病毒。目前有关报道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出血型、混合型和失血型。据笔者观察,最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症状类型应为失血型。因多数疾病如肠炎、出血及大脖子等与一二种类型症状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根据这些症状从感观上很难作出初步诊断。另外笔者在生产实践中对出血型的有关疾病用敏感性强的广谱抗菌药可取得明显疗效。而对于象水肿、白板等症状疾病却是束手无策,零星或小批量死亡较多。采取综合诊治后才得以基本控制。
    
    2 病因分析
    
    依照疾病发生和传染的条件来分析,无外乎病原、易感染及适于传染的环境。这三者相互作用即导致疾病的发生。就鳖病本身来看,其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在水质好、甲鱼抵抗力强的情况下,它们多处于潜伏状态下,一旦水质变坏,甲鱼体表或内系统受损及其它原因(如咬伤、各种应激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即被激活,毒力增强,数量增加而致使甲鱼发病。目前的集约化养殖,由于考虑到成本,换水少,特别是一些生态条件完全不满足甲鱼的生理需求,致使抗病力下降。那种全混凝土结构的温室即为此。就鳖鳃腺炎本身来说,直接病因为病原微生物所致。但它必须经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产生引发疾病。温室内的甲鱼据笔者观察,水质清新,体质好,平时预防工作做的好的,很少发病;相反,那些水发臭,体质瘦弱的甲鱼却常发病。另外,在常温下养殖的亲鳖或改变环境等情况下的甲鱼也多易感染上此病。笔者认为,这些情况下发病主要是由于越冬后体质虚弱及受到环境中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所致。因此,笔者认为对此病应针对各种病因实施综合防治。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改革养殖模式,改有沙养殖为无沙养殖。笔者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采用无沙养殖的甲鱼在同等条件下很少发病,且甲鱼长势好,体质健壮。这可能与水质保持较好有关。

    3.2 改善养殖环境条件,加温养殖尽量采用可采光的温棚,引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加强室内空气流通等等,使环境条件更趋于合理化,尽量更多地满足鳖本身各方面的生理需求。特别晴天,较强的光线对病原微生物(特别病毒)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时干燥的环境对甲鱼更有利。为此,外层薄膜应经常冲洗,室内加气尽量不漏气,保持室内干燥。

    3.3 加强水质的调控,具体有:

    ①增氧,加大增氧机功率,延长增氧时间,避免有机质过量淤积,败坏水质。这点在生产管理中应特别引起重视。

    ②培植水生生物,充分利用生物本身的作用来分解有机物,净化水质。刚开始应引种加以培育,在生产过程中适量换水,保持生物群落的相对平衡和稳定。

    ③根据水质状况科学合理使用水质消毒剂和改良剂。常规7天左右轮换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或其它消毒剂如PV~Ⅰ等)等,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3.4 定期药物防治

    由于鳖鳃腺炎本身的特殊性,在防治方法及用药上有别于其它疾病。首先其为病毒性疾病,而且发病无规律,有时边用药边发病死亡。其次是潜伏期长,如亲鳖头一年患病会直至第二年春夏才会明显表现出来。因此,对该病在防治时必须对症、及时和有效。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按此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该病的发生率从原来的50%(占总发病率)下降到10%,可以很明显地在一定疗程内使该病得到防治。具体如下:对发病池先排掉约三分之二的老水,加入新水,加大增氧;同时按一定的浓度向池中泼洒煎好的板兰根、车前草等多种中药汁液。同时加洒病毒灵。根据病情可连用二至三次。在泼洒药物的同时,于饲料中加入板兰根等汁液及病毒灵、环丙沙星等药物。饲料中增加活鲜动物料的比例,一般每次喂10天左右,根据情况可连续加喂一个疗程。对未发病的鳖池同时也喂药加以预防。平时每月喂一疗程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另外,笔者在防治该病的同时,以往较常发生的疥疮、红底板等疾病,也明显减少。甲鱼生长也较好。这可能与药方中既有抗病毒成分也有抗菌成分有关。而且中药本身兼有抗菌抗病毒及调理等多种作用。
上一篇:龟白眼病
下一篇:印度星龟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