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鲟鱼培苗注意啥

浏览次数:723
    随着鲟鱼养殖的蓬勃兴起,商品鲟鱼的价格不断下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提高鲟鱼苗种成活率,是鲟鱼养殖增加利润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南方养殖鲟鱼,一般都需要经过南移驯化,这对养殖场地的生态条件、养殖设施及基本操作管理都有特殊的要求。下面笔者根据近几年养殖鲟鱼的教训和经验,谈一谈鲟鱼苗种培育阶段的一些技术要点。 

    水质要求 

    鲟鱼苗种培育对水质的基本要求为:pH为6?5―8?0,溶解氧大于6?0毫克/升,总铁含量小于0?8毫克/升,非离子氨小于0?02毫克/升,亚硝酸氮小于0?05毫克/升。各养殖场应根据自己水源的状况,对照以上鲟鱼对水质的基本要求,将水质作适当处理。水源为井水的,应主要监测总铁含量是否超标;水源为江河水的,特别是有污染源的江河水,应主要监测悬浮物和氨氮含量是否超标;水源为溪流水的,应主要监测pH值是否过低;如有超标,井水和江河水可用曝气加石英砂过滤得到很好处理;偏酸性的溪流水可用生石灰来调节pH。 

    生产设施 

    新建鲟鱼苗种培育池一般要求建成流水养鱼池,池的面积为0?5―2平方米,池深为0?8―1?0米,池形为圆形,池底为锅状,中间设排水口,以便排污;进水口设在池的上方,呈笛管状。水花阶段的培育池底部应光滑,如是水泥池底部应铺瓷砖。如条件许可,池中可架设充气增氧设施。 

    水花质量 

    水花质量是影响鲟鱼苗种成活率的因素之一,因此,养殖业主在购进鲟鱼水花时应把好水花质量关。质量好的水花脱膜后两天应在水中上下游动活跃,长时间静卧在水底成团的鱼苗较少,这样的鲟鱼水花运输成活率高,在培育过程中适应环境能力较强。 

    日常管理 

    1、放养密度:鲟鱼水花在静卧期至开口前期,一般流水养鱼池放养密度为3000―5000尾/平方米,开口后可调至2000尾/平方米,随着苗种规格的不断长大,放养密度应及时调小。 

    2、排污:每天至少排污一次,在稚鱼期可用细胶管虹吸法排污;在幼鱼期可用流水自动排污。 

    3、换水:尽管培育池设计成流水池,但在苗种培育阶段水流不可能开得很大,所以每天仍需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三分之二。 

    4、投饲:各种鲟鱼的开口饵料一般为水蚯蚓,用丰年虫作开口饵料效果也较好。水蚯蚓在投喂前应用水冲洗干净,再用呋喃唑酮(3ppm)或高锰酸钾(10ppm)消毒后切碎投喂。投喂次数为6―8次/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0%―50%。 

    5、水温:鲟鱼苗种培育的水温最好控制在18―25℃。 

    常见疾病防治 

    1、气泡病:该病主要症状为鱼苗腹腔涨气膨大,飘浮于水面做不规则运动,不会引起大规模死亡。治疗方法为在水中泼洒食盐,使池水成0?5%的浓度。 

    2、肠炎病:主要症状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解剖可见肠道和肛门充血,肠内无食物,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大规模死亡。治疗可用呋喃唑酮(每天每千克鱼用10―20毫克)拌食投喂,连用3―5天。 

    3、红嘴病:主要症状为鱼嘴部四周红肿,吃食困难,极易引起死亡。可用嗯喏沙星全池泼洒,使池水成1ppm浓度,效果较好。 

    4、烂尾病:主要症状为病鱼尾鳍靡烂,有时伴有胸鳍溃烂,感染率高,易死亡。治疗可用呋喃唑酮全池泼洒,使池水成3ppm浓度。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