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 修改/删除信息 | 帮助 |
您好,欢迎来到民发发农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养殖 » 泥鳅养殖技术 » 沿黄滩区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 - 泥鳅养殖 正文

沿黄滩区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 - 泥鳅养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392
    2001年以来,我们在沿黄滩区进行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技术研究,实践证明,泥鳅属稻田生态渔业的优良养殖品种,其产量和效益均高于稻田养鱼、养蟹,而且这种养殖方式节肥增产,省工省时,还对稻田土壤有显著的改良作用,所产稻谷和泥鳅品质好、无污染,价高且畅销,适应了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要。现笔者把该项技术总结如下,旨在推动稻田生态渔业的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一、稻田的选择和整修1.稻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柔软、腐殖质丰富、水体ph值呈中性或弱酸性的粘性土田块为好,面积可大可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集中连片,以便于管理。种植的水稻品种应是矮秆、不倒伏、耐肥力强、抗病力强的品种。2.稻田清整 沿田埂四周或对角线开挖鱼沟,沟深0.3m~0.5m,沟宽1.0m~1.3m。在进水口或稻田四个角开挖鱼溜,宽2.5m,长5m~6m,鱼溜面积一般在10平方米左右为宜。鱼沟、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为宜。一般在夏熟作物全部收割后,进行田间工程整理工作,施入畜禽粪900kg/亩左右,然后进水翻耕,平田整地。田埂加高加固夯实到30cm~50cm,最好用塑料薄膜或木板、石板、网片等贴于田埂的内侧,下端埋入硬泥中。进排水口设置网拦,以防泥鳅钻逃和野杂鱼、污物等进入稻田。二、泥鳅苗种的放养秧苗栽插前,施入碳铵40kg/亩,磷肥30kg/亩,以增加土壤肥力,当地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进行秧苗栽插。秧苗插种后约7天~10天,待秧苗成活返青后,加注新水至稻田水位10cm~15cm,立即放养泥鳅苗种,规格在体长4cm以上的苗种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12000尾/亩,重量约80kg/亩左右。三、投喂和饲养泥鳅的食性很广,除摄食天然饵料生物以外,还摄食人工配制的饲料。饲养期间,要根据泥鳅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投喂不同的饲料,泥鳅苗种以摄食浮游动物性饵料为主,幼体和成体则以摄食植物性饵料为主。放养泥鳅的田面不要经常搅动,在泥鳅放养的第一周不必投喂,一周后则每隔3天~4天投喂炒麦麸和少量蚕蛹粉。开始时采用撒投法,即将饲料均匀撒在田面上,以后逐渐缩少食场,最后将饲料投放在固定的鱼坑里,以利泥鳅集中摄食和秋季捕捞。在投喂的同时,每隔1个月追施有机肥50kg/亩左右,并加少量过磷酸钙,以培养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为泥鳅提供活饵。泥鳅正常摄食后,主要投喂麦麸、豆饼粉、蚕蛹粉等混合性饲料,投喂方法是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6%~7%,同时视泥鳅摄食、水质、气温及水体中天然饵料生物丰欠等情况灵活掌握。泥鳅摄食量受水温的影响较大,在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内,日投喂率为4%左右,一般投喂饲料后以1小时内吃完的投喂量为最适宜。泥鳅在夜间摄食量较大,生长旺盛期白天也摄食,根据这个特点,投喂应以晚上为主。由于泥鳅具有贪食的特点,在养殖过程中应避免过量投喂,秋天水温在15℃以下时停止投喂。四、养殖泥鳅稻田的管理1.掌握水位田面水深保持在10cm~20cm,夏天高温季节应尽量加深田水,以防泥鳅烫死。2.稻田防病 养殖泥鳅的稻田,病虫害一般很少发生。在预防稻田病虫害时,要选用高效、低毒,降解快、残留少的农药,绝对禁止使用敌百虫、甲胺磷等含磷类有机剧毒农药。病害防治时必须按规定的浓度和用量用药。施药具体方法为:一是先将稻田喷施1/2,剩余的1/2隔1天再喷施。如此轮流施药,可以让泥鳅在田间有躲避的场所。二是喷雾时,其喷嘴必须朝上,让药液尽量喷在稻叶上,千万不要泼洒和撒施。施药时间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4时效果较好。施药后要勤观察、勤巡田,发现泥鳅出现昏迷、迟钝的现象,要立即加注新水或将其及时捕捞上来,集中放入活水中,待其恢复正常后再放入稻田。3.防逃除害 平时在做好稻田养殖泥鳅的防逃逸外,在下大雨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让水漫过田埂,以免泥鳅随水逃出,并检查是否有河蟹等钻洞漏水,如有则需及时堵塞。另外,对稻田的老鼠、黄鼠狼、水蜈蚣、蛇等敌害生物要及时清除、驱捕。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更多..最新技术
推荐技术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