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 修改/删除信息 | 帮助 |
您好,欢迎来到民发发农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养殖 » 泥鳅养殖技术 » 泥鳅的人工养殖 正文

泥鳅的人工养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393
  人工养殖 

  (1)苗种培育。破膜3天后卵黄吸收完毕,鱼苗即可自由游动和摄食,此时可移入鱼苗池内进行培育。放苗密度分别为:微流水池每平方米放养1200~1500尾,静水池每平方米放养750~1050尾,同池鱼苗规格要一致。培育期间,静水池塘可只施肥不投饵,水位保持50~80厘米,隔天施一次尿素,每次用量为每平方米1.8~2.2克,连施3~4次,略停几天。也可结合施肥投喂饲料,每日两次,日用量为鱼体总重的2%~5%。 当鱼苗长到4厘米左右时,要及时分池以降低密度。分池前最好先拉网锻炼2~3次。起捕时要小心操作,将同一规格的鱼种放于同一池塘,分池后密度为每平方米45~75尾即可。再经3个月的饲养,当鱼种体长达到10厘米、体重10克左右时即可分池进行成色养殖。 

  (2)商品鳅养殖。泥鳅养成的方法较多,水泥池、土池、稻田及河沟均可,但以稻田养成最为经济。近几年河北省丰南市稻田养殖泥鳅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全年平均每公顷稻田产泥鳅30吨,商品随时出口韩国,每公顷可取得经济效益15.7万元。 池塘养鳅:池塘面积以250平方米左右为好,土池的池底及池壁要夯实,留底泥25~30厘米;水泥池要在池底铺20厘米厚的泥土,池深70~100厘米。进排水口要有拦鱼设施。鱼种放养前要用生石灰清塘,一周后灌注新水,施肥培育水质。施肥3~5天后鱼种即可下塘,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45尾。饲养期间除肥水培育天然饵料外,还要人工投饵。投饵比例按鱼体总重计算,3月份投喂比例为2%,4~6月份投5%,7~8月份投10%,9~10月份投5%。配合饲料做成软块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将饵料放在沉于水中的饵料台上。池塘水位保持40~50厘米,水质要求肥、活、爽,池水溶氧量要保持3毫克/升以上,pH值7.5左右,每星期换水l~2次,每次换水30~40厘米。平时要注意观察泥鳅的吃食及活动情况,做好防病、防逃工作。 需要越冬的地方,当水温下降到10℃左右时,提高放养密度至原来的2~3倍,并加深水位,在池塘四角多堆放些有机肥料,并在池埂上设防风屏障。 

  (3)泥鳅的捕捞。泥鳅的捕捞工具很多,如须笼、套张网及麻袋等。须笼是专门捕捞泥鳅的工具,用竹蔑编成,长30厘米,直径9厘米,末端呈锥形(漏斗部),锥形高占全长1/3,漏斗部尖端的口径为2厘米。须笼里面用聚乙烯布做同样形状的袋子,袋口装有带子,以便起笼时收拢袋口。套张网的网具呈方锥形,由身网和囊网两部分组成。一般是手工编织的,网线材料采用合成纤维。其规格变化是:接近网口线较粗,身网中部最细,后部接近囊网处略微加粗,囊网部分则采用同一规格而又较粗的网线。 稻田泥鳅的捕捞要选择晴天,傍晚把水慢慢放干,使泥鳅大量集中到深坑里,然后把炒米糠、鱼粉或蚕蛹等诱饵装入广口麻袋并沉入深水底部,可使大量泥鳅钻入袋中,于第二天日出前取出。捕捞时间和方法最好根据季节确定,4月下旬至5月下旬,以中午捕捉为好;8月份夜里捕捉较理想;秋后可把水放干,待泥鳅集中到深坑后用网捕捉。 池塘泥鳅的捕捉宜选择下雨前,可用麻袋装诱饵傍晚置于投饵场或较隐蔽处,次日日出前收起;也可在排水口外系网或张网捕捉,夜间一边排水,一边注水,约可捕捉池中60%的泥鳅;用须笼捕鳅时,也要在笼中放入可口的诱饵,然后将笼沉入池底,0.5~1小时拉上来检查一次,拉时收拢袋口,以免泥鳅逃跑。一个池塘多放几只须笼,起捕率可达50%~80%。 野生泥鳅宜用须笼捕捉,笼内放入诱饵后于傍晚埋入泥鳅出入的沟渠、河道。鳅笼的放置要根据其习性,9~11月泥鳅随水而下,笼口要朝上;4~5月,特别是涨水季节,泥鳅从田、沟、渠上溯,笼口要朝下。除笼捕外,也可在稻田和沟渠边挖几个小坑,放入炒米糠,盖上杂草,让泥鳅寄居,在上半夜点上灯火网捕。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更多..最新技术
推荐技术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