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颤抖病控制方法介绍

浏览次数:540
    近年来,各地连续发生河蟹颤抖病,病蟹的症状为:停止摄食,静伏于池塘的水边或岸上,步足发抖,一旦发病,一般先死大蟹,后死小蟹,常引起河蟹的规模死亡。

    一、发病特点

    池塘清整不同,发病程度不同。既不清整、又不消毒、淤泥较厚的池塘发病较重。

    苗种来源不同,发病程度不同。购买本地蟹苗养殖的河蟹发病轻,从外地尤其是病害高发地区购进的蟹苗发病较重。

    水质不同,发病程度不同。水质肥而活的池塘发病轻,而水质老化、恶化的池塘发病较重,尤其是亚硝酸盐高的水体病况更重。

    该病有蔓延的趋势。起初是每年8月份部分养殖地区发病,主要危害二龄大规格河蟹,现在4~10月份各地都有病害发生,危害各种规格的河蟹。

    二、防治对策

    彻底清塘。养蟹池要彻底清整和消毒,清除池底淤泥,尽量采用生物及化学、物理联合法彻底清塘,其方法是首先采用二溴海因消毒剂消毒池塘;间隔2天后将强克101稀释1000倍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池埂及池壁;再间隔3天后,全池泼洒芽孢杆菌发酵鸡粪5~10kg及光合细菌5kg与沸石粉20kg合剂即可,间隔2天后,全池泼洒1次养水神液,这样既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又可促进池底有机物氧化分解,改善池塘底质环境。

    加强苗种管理。坚决杜绝向发病地区购买扣蟹养殖。河蟹人工育苗单位也不要向发病地区购买亲蟹繁育蟹苗。

    注重水质管理。夏秋高温季节要加深池塘水位,保持水深1~1.5m。养蟹池要多换新水,防止水质恶化造成疾病发生,同时每7天左右全池泼洒1次益水宝(芽孢杆菌),其用量为每亩水体(1m深)使用300~400g,每10~15天仝池泼洒绿水之源(EM菌)1次,其用量为每亩水体(1m深)使用800~1000mL,注意在使用活菌的同时,必须避开消毒剂的应用。

    养殖中后期注意底质管理。随着养殖周期的增加,大量的残饵及排泄物遗留在池底,因此底质状况也迅速恶化,绝大部分池塘底层缺氧也就造成了亚硝酸盐的上升,这是造成河蟹传染性疾病发生的重大诱因,因此切实改良底环境,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应作为一个主要的措施。目前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日常预防采用超级底净泼洒底部,其用量为每亩水体(1m深)使用300~500g,或同时泼洒活性黑土,其用量为每亩水体(1m深)使用750g,若污染严重,则可全池泼洒硝化宝(纯化硝化细菌),其用量为每亩水体(1m深)使用750g即可,通常应用硝化宝3~5天后,亚硝酸盐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控制。

    加强投喂管理,不投变质饵料。投喂海鱼要必须采用液体二氧化氯浸泡消毒处理。养蟹池内还要栽种水草,面积占整个池塘的25%左右,每月投喂应在饲料内添加免疫多糖及生物酶2次,每次连续投喂7天为一个周期,免疫多糖及生物酶的添力口量均为2‰。

    病害流行季节的加强预防。每年的4~10月份,定期(每7~10天)用二溴海因0.1~0.2ppm或0.3ppm强克202进行水体消毒,并投喂虾蟹康5‰或中鱼尼考1‰。等药物,一旦发生河蟹颤抖病,要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可首先全池泼洒强克101(季胺盐活性碘)2次,其用量为0.2ppm,不要超量,间隔3~4天后,可全池泼洒益水宝(芽孢杆菌),其用量为每亩水体(1m深)使用500g,同时可用中鱼尼考(每千克饲料中加1.5~2.0g)或板兰根、甘草、金樱子(每kg饲料中加25g)内服5~7天即可。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