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浏览次数:600
  (1)病原 肝胰腺细小病毒(Hepatopancereatic parvovirus)(简称HPV)。病毒粒子球形,直径22~24纳米。单链DNA。 

  (2)症状 病虾外观无明显特殊症状。早期发病的幼虾,可见肝胰腺及中肠变红色,甚至变粗,以及肝胰腺肿大,后期在细菌并发感染时,肝胰腺糜烂,无合并感染时,萎缩硬化。病虾食欲减退,行动不活泼,生长缓慢,虾体消瘦,体软,用手捏腹部两侧有壳肉分离、松软之感觉。由于不蜕壳,虾体表常挂有污物,或着许多共栖性生物,疾病防治期的幼虾或成虾,虾体色较深,体瘦弱,有的甲壳变软,腹部肌肉变白。病虾抗逆能力差,易继发性感染细菌性疾病。严重感染时肝胰腺变白、萎缩死亡。 

  (3)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中国对虾、墨吉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南美蓝对虾。流行于我国、东南亚、墨西哥湾和澳、非洲等地,无明显季节性。 

  (4)防治 同白斑症病毒病。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