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

浏览次数:286
  芹菜菌核病主要发生在保护地,由于10多年来保护地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芹菜菌核病也在发展,为害越来越严重。

  一、症状识别

  芹菜菌核病主要为害茎、叶柄、叶片。一般多从茎基部开始,被害后,受害部位出现水渍状浅褐色病斑;潮湿时,呈软腐状,表面产生浓密的白霉,后来渐渐形成鼠粪状的黑色菌核。叶片被害,开始产生水渍状暗褐色污斑,潮湿时,病部表面长有白霉,并迅速扩展到叶柄和茎部发病,后造成全株腐烂,同时产生白霉和黑色的菌核。

  症状识别:一是病斑呈水渍状浅褐色或暗褐色;二是病斑表面长有白色的霉;三是产生有鼠类状的黑色菌核。

  二、发病规律

  1.病原菌芹菜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的真菌侵染所致。菌核呈鼠粪形状,外表褐色,内部为白色,呈球形或近球形,平滑。菌核萌发后长出子囊盘,子囊盘出土后呈喇叭状,盘内有呈棍棒形的子囊,囊内含有呈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单胞,排列一行。

  2.侵染循环病菌以菌核落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菌核萌发,出土后形成子囊盘,盘内产生子囊,子囊弹放出子囊孢子、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侵染芹菜发病后,主要通过农事操作、接触传播,进行再侵染。

  3.发病条件

  (1)温湿度菌核病在比较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发生,适温为5-20℃,最适温度是15℃左右,菌核在50℃5分钟即死亡。相对湿度达85%以上时,有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

  (2)栽培条件连作地发病严重,与黄瓜、番茄连作的地块发病也重,因为同属一个菌源。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地发病较重,下雨多或浇水多、种植过密或保护地通风不良,湿度大,发病重。管理差,不除草、不深耕,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弱,或不清洁田园的地,发病也重。
 


[ 蔬菜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