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科学防控

浏览次数:359
    保护地黄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蔓枯病、角斑病、枯萎病、疫病、白粉病、褐斑病、菌核病、黑星病、根结线虫病、花叶病毒病等。随着保护地黄瓜面积的逐年增大,病害成为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障碍,其科学防控措施如下:

    一、黄瓜霜霉病

    1.症状

    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为淡褐色,潮湿时病斑生长黑色霉层。病叶由中下部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干枯。

    2.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一旦发病,蔓延很快。低温、高湿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发病的适宜温度16~22℃,如果温度高于27℃,只能存活5~10d,棚温达45℃,持续2h病菌即可死亡;棚内通风不良,或浇水过多,遇到阴雨天气,湿度过高,叶片结露多,易于发病。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大棚黄瓜品种主要是长春密刺、津春3号等。

    (2)生态防治:温度、湿度、光照是黄瓜生育和发病的主要因素。黄瓜在白天25~30℃光合作用最旺盛,此时期内湿度小,叶片干燥,病菌受到抑制不发病;下午至上半夜棚温降到16~20℃,这时光合产物由叶片向瓜条输送养分,此时也是发病的最适宜温度,若棚内湿度大,有水滴形成而发病;下半夜10~15℃为好,此时呼吸消耗小,也不易发病。根据生态防治的温湿度的指标要求,上午温度25~30℃,湿度60%~70%,棚温30℃开始放风散湿,25℃开始闭棚保温;下午温度20~25℃,湿度60%左右;上半夜温度15~20℃,湿度低于85%;傍晚20℃及时盖帘保温,有利养分输送;下半夜温度12~15℃,最低10℃,湿度90%左右。注意浇水一定在晴天早晨进行,切不可阴雨天浇水,苗期少浇水,浇小水,盛瓜期适时浇水,浇水后立即闭棚升温,当棚温达30℃时通风排湿,当棚温降到25℃再闭棚,棚温升到30℃时再放风散湿。

    若发生较重,可以进行高温闷棚。应先浇水,后闷棚,浇水后第2d中午棚温上升高达45℃时不要通风,使棚温维持45℃达2h后再慢慢放风,棚温降到25℃时再闭棚。这样10d左右选晴天高温闷棚,连闷2~3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

    (3)化学防治: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物较多,75%百菌清6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80%乙磷铝500倍液,25%瑞毒霉800倍液,58%瑞毒锰锌6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72.2%普立克600倍液。每5~7d喷施1次,连喷2~3次。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棚内湿度大,不宜喷雾可以用20%百菌清烟雾剂,每100平方米用50g,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方米棚室用药1kg。

    二、黄瓜灰霉病

    1.症状

    黄瓜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和幼瓜,病菌多从花和幼瓜蒂部浸入,先呈入浸状,软腐,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烂去瓜头。烂花落在茎、叶上造成烂茎、烂叶,并有灰色霉状物。

    2.发病条件

    低温、高湿是黄瓜灰霉病发生的主要条件,特别是遇到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棚内温度低(20℃左右),湿度大,多水滴,病害很快蔓延。

    3.防治方法

    (1)清除病残体:发病后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带出棚外掩埋,减少病原。

    (2)生态防治:同黄瓜霜霉病,可以兼治。

    (3)药剂防治:50%速克灵15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农利灵500倍液,65%甲霉灵1000倍液,50%多霉灵1000倍液,每隔5~7d喷施1次,连喷2~3次。若遇阴雨天,不宜喷雾,可改用10%速克灵烟雾剂,335g/667平方米,或10%灭克粉1kg/667平方米喷粉。

    三、黄瓜角斑病

    1.症状

    黄瓜角斑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先是在叶片上出现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扩大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无黑霉层,病斑易破裂形成穿孔。有时可为害瓜条,使瓜条腐烂并伴有臭味。

    2.发病条件

    病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存留土壤中越冬,低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重茬地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min。

    (2)土壤处理:主要是苗床,可用50%多菌灵(防治炭疽病、枯萎病等)和30%DT(防治细菌性病害),按10g/平方米用量,加适量细干土拌匀,撒于畦面,划入土中,再播种育苗。

    (3)药剂防治:50%DT500倍液,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50%丰护安500倍液,34%绿乳铜5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每7d喷1次,连喷2~3次。

    四、黄瓜蔓枯病

    1.症状

    黄瓜的茎、叶、瓜条都能被害,茎部受害病斑呈油浸状,黄褐色,有时出现白色胶物,严重时茎节变黑褐色,腐烂,易折断,病斑常龟裂,干枯,红褐色,由茎表面向内部发展,维管束不变色,这是与黄瓜枯萎病的区别。叶片受害后,多从叶片边缘向内发展呈三角形大斑,黄褐色,易破裂,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瓜条受害,多在瓜条顶部出现水浸状,有白色粘胶物。

    2.发病条件

    病菌可随种子或病残体进行传播,高温、高湿有利发病,植株生长势差,根系不发达,生长后期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处理:用55℃温水浸种,杀死种子上的病菌。

    (2)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注意通风降湿,抑制病害发生。

    (3)药剂防治: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每5~7d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以上药剂涂茎防治。


[ 蔬菜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